腰间盘突出针灸管用吗 腰间盘突出针灸部位图

1 腰间盘突出针灸管用吗 腰间盘突出针灸有用。
腰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腰骶疼痛并向下肢放射及麻木感,按针灸经络辩证理论,该病主要和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少阳胆经气血运行失调有关,通过针灸可调整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这两条贯穿腰背部的经脉的气血阴阳,起到镇静止痛,抗炎消肿,调整肌肉和韧带的功能状态的目的。

2 腰间盘突出针灸的好处 针灸可以改善受损腰椎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炎性渗出物,并促进渗出物的吸收,因此能减轻或消除炎症对神经根的化学刺激,减轻神经根的粘连;另外,针刺还可以使外周血液中的致痛物质,如5-羟色胺,组胺等的浓度降低,提高痛阈,并可兴奋内在的抗痛系统,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3 腰间盘突出针灸部位 气滞血瘀型 治则:活血祛瘀,舒筋通络。
针灸部位:肾俞,大肠俞,腰部阿是穴,委中。
操作方法: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泻法,阿是穴点刺后加拔火罐,吸去瘀血。
治疗功效:肾俞,大肠俞为膀胱经腧穴,可结合腰部阿是穴,疏通腰部经气,活血祛瘀;委中为血之郄穴,用三棱针点刺,可收祛瘀生新之效。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寒湿型 治则:温经通络,行气除湿。
针灸部位:肾俞,腰阳关,关元俞,大肠俞,委中。
操作方法: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泻法,或针灸并用。
治疗功效:肾俞,针灸并用可祛寒除湿;腰阳关为局部取穴,以疏通局部经气,行气止痛;关元俞,大肠俞,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效;委中为循经取穴,守“腰背委中求”之意,以疏通膀胱经经气,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肾虚型 治则:补肾壮腰。
针灸部位:肾俞,大肠俞,命门,腰眼,志室,太溪。
操作方法: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泻法,针灸并用。
治疗功效:腰为肾之府,取肾俞以益肾气;大肠俞通络止痛;命门,腰眼针灸并用以温肾益精;志室,太溪滋补肾阴,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4 腰间盘突出针灸常用腧穴 肾俞:俯卧或侧卧位,在第2腰椎棘突下方,督脉旁开1.5寸处取之。
气海俞:俯卧或侧卧位,在第3腰椎棘突下方,督脉旁开1.5寸处取之。
关元俞:俯卧或侧卧位,在第5腰椎棘突下方,督脉旁开1.5寸取之。
承扶:俯卧或侧卧位,在臀横纹中央取之。
委中:急性期,可使患者平卧,直腿抬高患肢达最大耐受值,直刺,使下肢抽动3次为度;恢复期,俯卧或侧卧位,未屈膝,在腘横纹当中,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膜肌腱的中间取之。
承山:在腓肠肌肌腹下,伸小腿时,当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取之。

2022-11-20
mcxzy 阅读 20 次 更新于 2025-04-11 00:23:2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针灸对腰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缓解作用,但针灸不能使突出的椎间盘恢复正常位置,因此针灸更多的是缓解作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安全,疗效也比较可靠。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髓核突出,突出到纤维环外,压迫骨髓或脊神经所引起的综合症状,所以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通过局部疏通气血,促进...

  • 腰间盘突出针灸治疗一般1个月左右疼痛可以得到有效缓解。但需注意以下几点:针灸目的:针灸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疼痛和局部麻木,而非根治椎间盘突出。辅助治疗:在治疗期间,应避免重体力劳动,维持平卧状态,以辅助针灸治疗效果。注意事项:针灸治疗时,患者需注意保暖和休息,这些因素会影响治疗...

  • 针灸不能彻底治好腰间盘突出,但能有效缓解症状。1. 缓解症状:针灸能够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部酸痛、臀部疼痛、下肢及大腿后侧的疼痛或麻木、大腿外侧的麻木及感觉减退、小腿的酸痛以及脚的麻木等症状。通过针刺腰部或腿部的局部穴位,以及艾灸如肾俞、大肠俞等穴位,可以达到舒筋活络、缓解疼痛的目的。

  • 腰椎间盘突出不能通过针灸完全治愈,但是有些腰椎间盘突出会造成腰痛,有明显的固定压痛点,通过针灸治疗可以缓解疼痛、缓解症状。出现腰椎间盘突出之后,要进行腰椎的磁共振检查,如果腰椎间盘突出比较轻微,引起的症状比较轻,可以通过针灸、理疗缓解症状。对于明显的腰椎间盘突出,或者伴有髓核脱出的腰椎间...

  •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个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它可以有效的对腰间盘突出症引发的腰疼,以及腰腿的疼痛,以及下肢麻木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腰突针灸根据病位调整进针深度,可以起到缓解肌肉的痉挛,改善肌肉的紧张状态的效果。也可以通过改善肌肉牵拉力,也就使神经根的受压状况得以松懈,因为它拉的松了...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