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养生法:一味药,入三脏,治生痰之源、储痰之器、聚痰之枢

养生 似乎是刻在每一个中国人血液里的基因,到了一定年纪就会觉醒,似有意似无意,总会开启属于自己的 养生 之路,而其中最流行也最容易操作的就是中药茶,菊花、胖大海、大枣、枸杞、蒲公英等等,总有一样是你尝试过的,而有些中药,哪怕是老中医,也爱不释手。

我清楚地记得,在我上学的时候,教我们中药的老师上课时会常常喝水,水里头泡着一样我不认识的药, 出于好奇,课间休息的时候,就去问老师泡的是什么?老师微微一笑, 说最近上课的时候,总忍不住想打嗝,嗓子里头还总有点痰,说话声音不清亮,所以就拿这个香橼泡泡水,理一理、化一化。

于是我就记住了这味药——香橼。后来具体学到的时候,我才发现它确实是个好药,难怪对各种中药了如指掌的老师都会用它。

什么是香橼呢?它其实就是芸香科植物枸橼或者香圆的干燥成熟果实,四川、云南、福建等地多产,作为中药饮片,都是把果实采摘下来后趁鲜切片,晒干或者低温干燥,生用。

那么香橼到底好在哪里,又有什么 养生 价值呢?看了文章题目,想必你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此药可入三脏,治理生痰之源、储痰之器以及聚痰之枢,下面我就带领大家来了解一下这味药。

经常看我文章的朋友肯定对这两句话特别熟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香橼性味辛、苦、酸、温,入脾经,可以改善脾胃气滞导致的腹胀、嗳气、吞酸、恶心、食欲不振。而且香橼行气和中,活脾胃之气,可有效改善脾困湿聚的问题,当脾湿大到一定程度,汇聚于肺,就可能会感到胸闷、气短、咳嗽、多痰,舌苔白腻,用香橼更是正中下怀,其化湿燥痰止咳的功效,比佛手都强一些,和佛手一样都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理气药。

肝为聚痰之枢很多人没听过,其实中医上也没有这个说法,是我自己加上去的,我认为这样形容很准确,因为肝对痰湿的生成有重要影响,这是古代中医先辈早有认识的,我们都知道肝主疏泄,喜条达,如果 肝郁气滞,气行不畅,就会生痰湿, 聚在喉咙处就会觉得嗓子不舒服,有异物感,这是气行不畅,痰气搏结于咽喉的写照。此外,肝郁气滞者,还容易胁肋胀痛,窜痛,痛无定处,肝胃不和,胃胀食少。此时用香橼非常合适,入肝经可疏肝理气,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你说香橼是不是 养生 的好东西,简单一味药,入脾、肺、肝三脏,作用广泛,而且药效平和,不过再好的东西也不能随便乱用,比如阴虚、气虚、血虚等虚人,就不能用它。

其实中药里有很多好东西等待大家挖掘,知道得越多你就越发现,其实这个世界上,草木皆有情,皆有灵性,皆有与生俱来的灵魂,是大自然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而中医正是连接我们的桥梁,懂得越多,越能体会祖国传统医学的妙处和趣味。2022-08-15
mcxzy 阅读 20 次 更新于 2024-11-10 07:19:3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药补不如食补,给你个食补的方剂吧用莲子、茯苓、党参、山药、黄精、枸杞、薏米、甜百合各250克,磨成细粉,每用50克和糯米熬粥,可以益气补脾。滋润五脏,益寿延年。

  • 影响腹泻的只有枸杞和黄精,可以不要这两种药试试。也可全要先喝看有否腹泻,如果没有腹泻可以全部放入。

  • 1. 适合气虚体质的滋补中药 巴戟天——补肾要剂,温肾益精 白扁豆——和中下气,药食合 白术——健脾益气,止汗安胎 刺五加——补气之王,效比人参 大枣——略亚菖蒲,不让甘草 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甘草——和中解毒,众药之主 红景天——扶正固本,通神不老 黄芪——止汗脱毒,...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