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派形成于哪个朝代

来源:我国历代医家在与传染病斗争的实践中创造了温病学说。 温病学说,渊源于《 内经 》,孕育于《 伤寒论 》,产生于金元,成熟于明清。
中文名: 温病学派
位置: 吴门
出现: 中国明代末年
地位: 吴门医派主流

扩展资料:温病学说可以说是吴门医派的精髓中的精髓,正因为温病学说的创立,吴门医派一脉传承的灵与魂才得以完美统一。
温病学说明确提出温病不同于伤寒,从理论到治法上都拓出了一条新路,温病学说的创立是对中国医学发展的一项巨大贡献,是整个中国医学发展里程碑式的事件,是继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之后中医又一大发展创新。而今,运用温病学理论,雷允上药业的六神丸、香菊感冒颗粒等中成药,在对抗非典和预防禽流感等方面都起到独到疗效,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中医传统医学在明清时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而温病学的兴起与发展是清代中国医学发展史上最耀眼的亮点。可能正是因此,范行准说:“传染病在各历史时期,一向占重要地位,因它占各病中十之九……。清代三百年来医家的聪明才智,几乎都尽于此。所以清代医学上最重视传染病,也是中国医学历史上最突出的一个现象。”而且,温病学是在江南或其周边区域发展起来,温病学的中心在江南。

2023-04-06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12 18:41:3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出现: 中国明代末年 地位: 吴门医派主流

  • 1、萌芽阶段(战国至晋唐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是《黄帝内经》和《伤寒论》,《黄帝内经》首次提出温病的病名等论述。《伤寒论》的清热、攻下、养阴等治法和方药,也是后世形成温病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成长阶段(宋金元时期)。众多医家终于认识到,仅用《伤寒论》经方治疗外感热病,不能适应...

  • 温病学派起源于明代末年,特别是在南方地区逐渐形成,专注于外感温热病的研究。明清时期,温疫疾病频发,尤其在江浙一带最为显著,气候湿热,热病多发,这些客观条件促使当地的医学家们深入研究温热病的特性及其治疗方法。在这一背景下,江浙地区的医学家们提出了不同于《伤寒论》的新理论和治疗方法,形成了...

  • 温病学派是中国明代末年以后,在南方逐渐兴起的学术派别,以研究外感温热病为中心。明清之际,温疫在江浙一带流行猖獗,且该地区气候溽暑,热病盛行,促使江浙医家对温热病进行研究,形成了温病学派。吴有性在1642年著《瘟疫论》,提出疫病与伤寒不同,温病学派自此形成。随后,江浙地区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与...

  • 温病学派是中国明代末年以后,在南方逐渐兴起的,以研究外感温热病为中心的一个学术派别。3:D 银翘散属温病条辨药方,系清·吴瑭撰,嘉庆三年(1798)完成。4:吴瑭撰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