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作用是什么?

首先,中医是产生发展并传承于中国本土的医学。医学是用来防病的,也是用来治病的。防病的是养生手段,治病的是医学方法。防病与治病是中医在同一理论框架之下,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的不同应对措施。
中医的最古老的理论经典荟萃是《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素问》讲了阴阳五行以及五运六气等中医学最基本的概念,以及对一些病证的解释,及一些治病的方法;《灵枢》也称针经,是讲用九针的方法,通过针刺穴位治疗疾病的。同时阐明了经脉的走向与脏腑归属,以及营卫气血的运行规律,这是中医最核心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医区别于其他所有民族传统医学的独特之处。可以说,如果没有了经脉脏腑营卫气血这套认识,以及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一切养生治病方法,中医也就不存在了。
中医最权威的实践方法集成是《伤寒杂病论》,《伤寒论》是建立在六气辩证体系之下的,破解一切外感内伤疾病传变规律的方药集解。仲景云:虽不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如实之言也。
疾病分外感内伤两种:
外感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内伤病由内及外由深出浅。
外感病以外散为愈,内伤病以内消为愈;
外感至下利不止为危,内伤至外疮不敛为危。
外感病偏于形气,用药可治;
内伤病偏于精神,非心不医。
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内侵为外感,饮食劳倦五性七情偏颇所致为内伤,又有跌打虫兽所伤等不内不外之专科,一切疾病总共不过这或内、或外、或不内不外三种。
针灸,汤药,推拿,按摩,点穴,拉筋,拍打,刮痧,拔罐,皆是中医治病之手段。移情、化性,七情克制,皆是解郁舒愤排遣释放烦恼嗔恨之良方。
中医治病,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养生从中立本,治病以平为期。适可而止,过犹不及。此平衡点即养生根本之一中字。
同一套理论体系,由于立足点、观察点不同,每个人的见解观点可能都会不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局限,正如盲人摸象。但这所有观点汇聚在一起则正好构成了一头完整的大象,只要不偏执于自己的所见,在认同大象无形的基础上,每个观察者都能起到一得之见的作用。
以上文字节选自三七先生《复泰草堂医论选》。2021-04-26
说到底,中医从哪来的呢?可以说是从黄帝内经上发展来的,那么《内经》又是从哪来的呢?应该是从《易经》上来的,什么五行,阴阳啊都脱离不了易经。所以中医一开始不是教人怎么治病的而是教人怎么养生的,也就是楼上说的不是治已病,而是治未病。从中医里面的气功引导术就可以看出一点。治病只不过是中医附带的一些东西而已。但是现在的中医真的是。。。。。。。2019-07-20
中医历史悠久,古代都是通过中医调理身体,关注问止中医。2021-11-15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6:19:4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注重治本,而西医则侧重于缓解症状。在医术高超的中医师手中,中医的疗效显著。不过,中医并非万能,有些疾病仍需依靠西医的治疗方法。例如,需要进行手术的病症,中医无法替代手术的作用。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环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相比之下,西医更注重直接针对病症进行治疗,有时需要...

  • 1. 在现代社会,人类健康和医学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中医药的重要性和作用。2. 中医学拥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其特色在于整体观的生命科学理论体系、辨证论治的治疗方法,以及以“治未病”为核心的养生保健理念。3. 中医药的这些特性使其在探索现代生命科学前沿、应对慢...

  • 其次,中医对胃肠道的刺激较小且无损伤。在内服中药时,首先考虑的是健脾和胃,以促进药物的吸收。中医的外治疗法,如针灸、推拿等,不经过胃肠道起作用,因此对胃肠道的刺激较小,也无损伤。再者,中医治疗对肝肾的副作用较少。不论口服何种药物,都必须通过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其代谢产物尤其是毒性产物...

  • 中医治疗的核心在于调和阴阳,扶正祛邪,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中医治疗不仅仅是一种治疗手段,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对健康的追求。通过调整饮食、作息、情志等因素,达到身体和心理的平衡。尽管中医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如西药见效快,但它可以提供更为全面和持久的健康解决方案。中医治疗注重个体差异...

  • 可以使身体阴阳平衡,提高了生活质量,也减少了很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地位:中医药学在应对当代面临的严重健康挑战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