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学派的发展历程

伤寒学派经历了孕育 、成长 、 蓬勃兴旺的几个发展阶段,大大提高了中医学的临证水平。伤寒学派的历史是中医史的主要组成内容。伤寒学派 是以研究、阐发张仲景《伤寒论》的病、机、论、治为主的历代医家形成的一大医学流派。伤寒学派的诸多医家是从收集《伤寒论》散在旧论,订正校勘,继而在学习过程中阐发学习心得和学习方法,并同时进行医疗临床实践的过程。明末、清代之后,对于温病学的概念和辨析及证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由于这些医家的实践内容多以温热病而因此有所区分,遂有伤寒学派之称。

2016-06-03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18 03:44:0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伤寒学派经历了孕育 、成长 、 蓬勃兴旺的几个发展阶段,大大提高了中医学的临证水平。伤寒学派的历史是中医史的主要组成内容。伤寒学派 是以研究、阐发张仲景《伤寒论》的病、机、论、治为主的历代医家形成的一大医学流派。伤寒学派的诸多医家是从收集《伤寒论》散在旧论,订正校勘,继而在学习过程...

  • 1、伤寒学派:创立于东汉之际,汉代医学家张仲景将理论与方药熔于一炉,著作《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辩证论治的基础,专门探讨伤寒杂病的诊疗规律。2、寒凉学派:又称河间派,金元大家刘完素主攻火热病机,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之说,创“火热论”,疗疾多用寒凉药物。他不仅对中医病机理论提高有很...

  • 1. 中医学派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国医学在历史长河中的不断演进和创新。各学派各有特色,如明代王肯堂所提出的“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等,显示了中医学派的多样性和实践中的创新。2. 中医学派的继承性是显著的,如医经学派、伤寒学派等,能够持续发展而不衰,甚至传播至国外。

  • 从晋唐时期的收集整理,到宋至金元的深入研究和学派形成,再到明清两代的学术发展和学派争鸣,《伤寒论》的研究历程见证了医学理论的深化和实践的丰富。晋唐时期的王叔和,如孙思邈等人,致力于整理与传承仲景的精华,以解决当时的社会医疗需求。宋元时期,韩祇和、庞安常等学者各具特色,分别强调脉象、病...

  • 西汉时期,这些流派逐渐整合为医经与经方两大门派,针灸和切脉归于医经派,而药物方剂则发展为经方派。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分别有医经七家和经方十一家。东汉末年,张仲景以六经辨证法治疗热病,其理论基石《伤寒论》的问世,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其学术思想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学派。宋代...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