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的配伍特点和应用是什么

  麻黄汤的配伍特点   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主要方剂。方中麻黄味苦辛性温,为肺经专药,能发越人体阳气,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作用,所以是方中之君(主)药,并用之作为方名。
  由于营涩卫郁,单用麻黄发汗,但解卫气之郁,所以又用温经散寒,透营达卫之桂枝之臣(辅)药,加强发汗解表而散风寒,除身疼。本证喘是由肺气郁而上逆所致,麻、桂又都上行而散,所以再配以降肺气、散风寒之杏仁为佐药,同麻黄一宣一降,增强解郁平喘之功。
  炙甘草既能调和宣降之麻、桂,又能缓和麻、桂枝相合的峻烈之性,使汗出而不耗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义。诸药合用,共凑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
  麻黄汤的禁忌   ①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故《伤寒论》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
  ②麻黄汤药味虽少,但发汗力强,不可过服,否则,汗出过多必伤人正气。正如柯琴指出:“此乃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入之将,投之恰当,一战成功。不当则不戢而召祸。故用之发表,可一而不可再。”(《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
  麻黄汤的重要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
  2.方论选录 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此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也。古人用药法象之义。麻黄中空外直,宛如毛窍骨节,故能祛骨节之风寒,从毛窍而出,为卫分发散风寒之品。桂枝之条纵横,宛如经脉系络,能人心化液,通经络而出汗,为营分散解风寒之品。杏仁为心果,温能助心散寒,苦能清肺下气,为上焦逐邪定喘之品。
2022-06-18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04 21:55:4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2. 麻黄汤作为基础方,其配伍特点在于麻、桂相须,麻、杏相使,以增强功效。13. 麻黄加术汤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由麻黄汤加减而成,用于治疗不同症候。14. 大青龙汤、三拗汤、华盖散等方剂在麻黄汤基础上调整,以适应不同病情。15. 李时珍与柯琴等学者对方剂进行了深入解析,强调麻黄的肺经专药作...

  • 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相配,既解卫气之闭郁,又透营分之邪,麻、杏相伍,一宣一降,恢复肺气之宣降,增强解表平喘效果。炙甘草调和宣降,防止药性峻烈,使发汗适中。此方不仅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还衍生出多个变方,如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大青龙汤、三拗汤、华盖散等,各具特点,针对不...

  • 麻黄汤作为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其配伍特点在于麻、桂相须,发汗解表之力增强;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宣肺平喘之效显著。方剂比较中,麻黄加术汤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由麻黄汤加减而成,分别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夹湿的不同症候。大青龙汤通过重用麻黄并加入石膏、生姜、大枣,主治风寒表实重证兼里...

  • 麻黄和桂枝的配伍特点是,麻黄发卫气之郁以开腠理,桂枝透营分之郁以和营卫,君臣相辅相成,增强了发汗解表的作用。麻黄汤是一种发汗重剂,用于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象表现为浮紧。若误用导致发汗过多,则可能引起亡阳,此时可用四逆汤或回阳救逆汤救治。麻黄汤由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组成,麻黄为君药...

  • 银屑病有个特点,夏天病轻,秋冬病重,出汗了,它的病就好,不出汗了,病就重。我用这张方子用的不错的。方是桂枝茯苓丸合上桃核承气汤,再加上生麻黄,方中有麻黄,有桂枝,有甘草,其实是麻黄汤加味方。这个方子,即开又泻,还加活血。全方没有哪一味药不是通的,治疗银屑病,效果很好。彻...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