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艾灸能够温中散寒、调理脾胃,让便秘远之

《素问·厥论篇》曰:「 ”太阴之厥,则腹满膑胀,后不利。”《素问·举痛论篇》曰:「 ”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中医认为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要想调理和此病症,经常艾灸能够温中散寒、调理脾胃,从而能够重拾健康。 【大横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肾气。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阴维之会。 【腧穴释义】大,穴内气血作用的区域范围大也。横,穴内气血运动的方式为横向传输也,风也。该穴名意指本穴物质为天部横向传输的水湿风气。本穴物质为腹结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因受脾部外散之热,水湿云气胀散而形成风气,其运行方式为天部的横向传输,故名。 【定位】 大横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距脐中4寸。 【主治】 泄泻,便秘,腹痛。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功效】 用于体虚多汗。有除湿散结、理气健脾、通调肠胃的作用。 【温馨提示】 1、大横穴位于升结肠(降结肠)与横结肠结合部附近,大肠在这两个转弯的地方容易淤积废水废气、食物残渣。 2、如果睡前推腹,有人会在大横穴附近感觉到包块的存在,可以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在一起,点揉这个包块。若有气感并可游走,说明有郁气;若有水声哗哗作响一定是废水,遇到这些情况,要忍住疼痛,一定要把它揉开。如果能够每日坚持艾灸大横穴,就能很好的清理肠道垃圾,缓解便秘,保持肠道健康。 以上图文可起到有病调理,未病先防之效!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022-10-01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5:32:0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艾灸中脘通常来说并没有神奇功效这一说,主要有补益脾胃、温中散寒、止痛等功效。1、补益脾胃:可以达到补益脾胃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不和,能够帮助脾胃不和所引起的恶心和呕吐症状得到改善,对于食欲下降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2、温中散寒:可以达到温中散寒的功效,有利于体内的寒湿气排除体外...

  • 艾灸中脘主要能够达到温中散寒的功效,而且还能够达到止痛和补益脾胃的作用。中脘穴是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穴位,一般通过艾灸能够达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而且还能够促进体内的寒气尽快的排出,还能够达到改善疼痛的效果,一般可用于改善胃中沉痛或者是寒冷、食欲不振等多种不良症状。在艾灸的过程中一定要...

  • 艾条灸肚脐还有调理肠胃、补肾健脾的功效。对于脾胃消化功能差、经常腹胀、腹泻、呕吐的人群,对肚脐、腹部进行长期艾灸调理,可以温暖腹部,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随着身体的调理得当,腹胀、腹泻等情况也会得到改善。温中驱寒 艾条的主要材料组成是艾叶,艾叶性温热,具有有温经散寒、祛除寒湿的作用,...

  • 健脾胃:艾灸可以祛寒邪,扶阳固脱,并促进胃肠蠕动,对脾胃不和、腹胀、便秘、腹泻等有一定调节作用。缓解痛经:艾灸能够温经散寒,促进机体气血运行,对痛经、经血不畅等问题起到显著的缓解效果。行气通络:艾灸小腹可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化解瘀堵,对于经络受阻、气血凝滞的女士尤为有益。保养卵巢...

  • 小孩艾灸调理脾胃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隔物灸 方法:将姜片放置于肚脐上,再将艾绒点燃后直接置于姜片上进行艾灸。 功效:此方法能起到温经散寒、止疼的作用。 注意事项:艾灸过程中应避免损伤到宝宝的皮肤。2. 雀啄灸 方法:点燃艾柱后,对准肚脐部位,像小鸟吃米一样进行艾灸,即艾柱与皮肤...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