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怎么治疗?中医药膳巧治疗

,中医称为消渴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主要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缺乏而引起的糖代谢紊乱所致。中医一般将糖尿病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种类型,采用药膳辨治,有助于降低血糖及尿糖,减轻或消除症状,或减少用药量,使病情趋于稳定、好转乃至治愈。
上消型以多饮为主,
口渴喜饮、随饮随渴,小便较多、色黄、咽干灼热、口干唇燥、食量如常、舌红少津、苔黄而干。中医认为,其病因是肺脏通调水道的功能受损,水液循环受阻,津液无法布及全身、滋润脏器。由于积久而酿热,使津液耗损,所以患者突出表现为口渴多饮。多采用生津止渴、清热润肺的方法调整。可用“六汁饮”:莲藕、梨、荸荠各200克,麦冬12克,芦苇根30克,玉竹20克。将莲藕、梨、荸荠洗净,切碎,绞汁;麦冬、芦苇根、玉竹水煎过滤取汁,将绞汁及煎汁合并搅匀,饮用,每日一剂。
中消型常以多食易饥为主,伴有口渴多饮、口苦、口臭、口干、小便频多、大便干结、头晕目眩、形体消瘦、舌质红、苔黄。中医认为,其发病原因是饮食不节或劳倦等多种因素伤及脾胃,使脾胃功能下降,则热郁于胃,
胃火炽盛,津液耗损,津液不足,则水谷不能分解,因此不能满足身体营养的需要,故而出现多食善饥的症状。治宜清胃泻火、养阴生津,可用“山药粳米粥”:山药50克,黄精20克,沙参15克,粳米100克。将山药研为细粉,黄精、沙参水煎煮,过滤取汁,以药汁加粳米、山药粉煮粥,代早餐服食。
下消型以小便频繁为主,且量多,浑如脂膏,尚有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中医认为,由于肾脏的亏虚,肾主水的功能失调,固摄无力
,水液下趋而造成尿频
。对此情况,一般采用滋阴补肾、清热降火的方法调理。可用“枸杞炖兔肉”:枸杞子30克,兔肉250克,洋葱100克,油、盐适量。先将枸杞子,兔肉加水适量炖熟,后加洋葱、油、盐,稍煮片刻,吃肉饮汤,每两天服食一次。2020-02-13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18 15:27:1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其次,运动也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诸病源候论》和《外台秘要》等古籍都强调了适当运动对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性。现代研究也证实,适当运动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太极拳作为一种轻松、自然、舒展和柔和的运动形式,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

  • 此外,中医药膳在调节血糖和改善症状方面也有显著效果。例如,山药小麦粥能养心阴、止烦渴;山药熟地泽泻瘦肉汤能滋阴固肾、补脾摄精;菠菜根鸡内金粥能利五脏、止渴润肠,具有降低血糖、扩张血管和降压的功效。因此,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饮食起居,对防治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 首先,清蒸茶鲫鱼是一道有效的药膳。它不仅能补虚止烦、消渴,还适用于糖尿病引起的口渴多饮以及热病伤阴。制作时,将鲫鱼去鳃、内脏后洗净,腹内填满绿茶,然后放入盘中清蒸至熟透。每日一次,淡食鱼肉即可。其次,笋米粥具有清热宣肺、利湿的功效,同样适用于糖尿病患者,也对久泻、久痢、脱肛等症状有...

  • 在中医治疗中,饮食控制和中药调理是关键。首先,必须严格控制饮食,因为饮食管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古代医家如孙思邈和王焘都强调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具体的饮食建议。此外,药膳验方也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中。在中药治疗方面,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临床上,糖尿病被分为阴虚...

  • 治疗糖尿病药膳方笋米粥 功效:可清热,宣肺,利湿,适用于糖尿病人,也适用于久泻、久痢、脱肛等症。配料:鲜竹笋1个,大米100克。制作:将鲜竹笋脱皮切片,与大米同煮成粥。用法:每日服2次。治疗糖尿病药膳方土茯苓猪骨汤 功效:健脾气,利水湿,补阴益髓。配料:猪脊骨500克,土茯苓50~100克。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