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脏经脉的基本简介

胰脏经脉之气充盈在整个脊柱之内,经气分布到各个锥体,这就形成了各个锥体间的腧穴点,从颈1椎至腰5椎,两侧共计四十八穴,其穴位名称暂时仍按颈1、颈2、胸1、胸2等等而定。向上的经气沿颈向巅顶部散布,向下的经气由骶椎向下肢散布,横向的经气由胸椎向肩、上肢部散布。胰脏经脉,与膀胱经脉关联密切,膀胱经脉中的腧穴从大杼穴至关元俞穴一一与胰脏经脉穴点平行对应分布,紧靠锥体边缘,其胰脏经脉之气则通过每个穴位点散射到膀胱经脉,并随膀胱经脉运行。正因为膀胱经脉与胰脏经脉的相邻、相通关系,所以,膀胱经脉的诸多腧穴治疗胰脏病都有很好的作用。另外,在膀胱经脉有两个腧穴空白点,其一为膈俞穴与肝俞穴之间第八胸椎下旁开1.5寸,应定名为“胰俞穴”(原被列为奇穴:胃管下俞穴)。其二为膈关穴与魂门穴之间第八胸椎下旁开3寸陷者中,应定名为“胰岛穴”(现被视为无穴)。这两个腧穴点对治疗胰脏及胰脏经脉所发的病候,可起到关键性作用。胰经受病则见后心沉紧,腰以上、肩胛以下部位闷胀,头昏、目沉、视物模糊,肌肉酸楚,四肢无力,懒言少语,胸腹燥热、胀满,咽干口渴等。

2016-06-05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16 01:42:0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胰脏的经脉循行部位:根据胰脏在体内的位置与脊柱紧密相连的关系,其经脉起始部位当在后背脊骨之中,其循行的路线,则为沿督脉向两侧旁开半寸,也就相当于已发现上千年的华佗夹脊穴位置,与体前夹任脉而行的肾经路线前后相对。

  • 胰脏经脉起始于背部脊骨,沿督脉两侧旁开,与华佗夹脊穴相接,与肾经相对。经脉分布于脊椎椎体,形成48个穴位,通过膀胱经脉相连,治疗胰脏疾病具有积极作用。胰脏受病时,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后心沉紧、胸腹不适等。胰脏的功能与脾相近,但各有侧重。脾主统摄血液,胰主统摄津液,两者在生化血液和津液...

  • 在外,散发经气,充养肌肤脂肪,使其保持弹性和活力。5.胰脏的经脉循行部位:根据胰脏在体内的位置与脊柱紧密相连的关系,其经脉起始部位当在后背脊骨之中,其循行的路线,则为沿督脉向两侧旁开半寸,也就相当于已发现上千年的华佗夹脊穴位置,与体前夹任脉而行的肾经路线前后相对。胰脏经脉之气充盈...

  • 胰脏经脉起于大趾根部向上走胫骨里,到胫骨1/3处出骨,沿大腿里侧向上走到尾骨进入底管裂孔,从锥体上升到胰脏部位出锥体:右侧:出椎体络胰脏,从上部进入椎体里;左侧:从椎骨出来獟左侧胰脏一周,然后进入上部的椎体,向上进入第二脑室。左侧还到脾脏;胰脏分三节,中间部分输出到十二指肠,帮助消化...

  • 知识简介 三脉 脉(Nadis),Nadis是梵文,意思是通道或河流,“脉”在瑜伽知识中特指人体中生命能量流通的渠道。 三脉:是Ida Nadi,Pingala Nadi及Shushumna Nadi三条经脉。三脉是我们人体内的生命能量流通而形成的三种主要人格力量。简称:左脉、右脉、中脉。 人体能量系统 人类虽有肤色种族的不同,但这些都只是表面的...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