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疗法的基本信息

“针”即针刺,以针刺入人体穴位治病。它依据的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则,进针后通过补、泻、平补平泻等手法的配合运用,以取得人体本身的调节反应;“灸”即艾灸,以火点燃艾炷或艾条,烧灼穴位,将热力透入肌肤,以温通气血。针灸就是以这种方式刺激体表穴位,并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针灸因为易学易用,已经在现代家庭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了。 1、感冒:取大椎、合谷、风池,都用针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2、呕吐:主穴取内关、中脘、足三里、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3、失眠:取神门、内关、三阴交,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50分钟,每日针一次。4、关节痛:腰脊痛取肾俞、昆仑;膝关节痛取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先针刺,用泻法,留针20分钟,再艾灸20分钟。5、痛经:经前或经期腹痛取中极、三阴交、内庭,先刺内庭,再针三阴交、后针中极、三阴交。均用泻法,留针20分钟。6、经后腹痛:取气海、关元、三阴交,均用补法,针后加灸,留针30分钟。7、牙痛:上牙痛取下关、内庭,下牙痛取颊车、合谷,针刺,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8、便秘:取支沟、天枢、长强,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9、落枕:取落枕、大椎、后溪,针刺。落枕用泻法,大椎、后溪,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10、月经不调:1.月经先期:取中极、血海、三阴交、太冲,均针刺、用泻法,留针20分钟。2.月经后期:取命门、肾俞、关元,用补法,针后加灸,留针30分钟。11、腰痛:取肾俞、委中、腰阳关,针刺,用泻法,留针30分钟,如是腰痛日久不愈的,加艾条灸命门20分钟。12、痢疾:针治痢疾,有较好的疗效。取中脘、天枢、足三里,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天一次。如有发热的,加刺曲池;头痛的加剌风池、百会;不发热而下痢过久的,可艾条灸关元10分钟,或隔盐灸神阙。13、哮喘:针灸有缓解防止发作的作用。取膻中、肺俞、天突、丰隆。如吐出的痰稀白,用艾条灸20分钟;如痰色发黄时,针剌,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如果平时常灸肺俞、气海,可以防止发作。14、头痛:头痛有正头痛、偏头痛、头顶痛、头项痛等区别。针灸治疗,是按头痛的部位来取穴的。正头痛:取上星、合谷,攒竹,针剌,用泻法,留针30分钟。偏头痛:取太阳、头维、外关。针剌,用泻法,留针20分钟。头顶痛:取百会、太冲、后溪,针剌,用泻法,留针20分钟。头项痛:取风池、列缺,针剌,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针一次。

2016-05-28
mcxzy 阅读 7 次 更新于 2025-04-20 13:13:3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3、失眠:取神门、内关、三阴交,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50分钟,每日针一次。4、关节痛:腰脊痛取肾俞、昆仑;膝关节痛取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先针刺,

  • 2. 得气:针灸的关键之一是“得气”,即针刺后产生的经气感。这种感觉不仅在患者身上体现为酸、麻、胀、重等,医生也能通过特定的感觉来感知。如果没有得气,医生会使用各种手法来促进经气感应的产生。3. 留针和出针:针灸时,针通常留在穴位上10到20分钟。在这期间,医生可能会进行间歇性行针以增强...

  • 针灸疗法,这一源自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通过刺激体表经络腧穴,调节人体的脏腑、气血、阴阳,以达到平衡状态,从而治疗疾病。针灸疗法由“针”和“灸”构成,包括针灸理论、针灸技术、腧穴以及相关的器具,其形成和发展具有汉民族文化的特色,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治疗法,作为中国的独特疾病治疗方法...

  •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

  • 4. 三棱针 三棱针是一种特殊的针具,主要用于放血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这种方法常用于治疗一些实证、热证以及瘀血阻络的疾病。详细解释:中医针灸是一种基于人体经络理论的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上述的几种针灸...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