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肠俞有什么作用 针刺大肠俞的注意事项

1 针灸大肠俞有什么作用 大肠俞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是大肠之气转输,输注的处所,又是主治大肠病症的重要穴位,本穴具有调理肠胃,泄热通便,理气化滞,强健腰膝之功,用于治疗腹胀,腹痛,肠鸣,泄泻,痢疾,便秘,小儿腹泻,腰脊强痛症。

2 针灸大肠俞的方法 取穴法:俯卧,背正中线外侧1.5寸,平左右髂嵴直立时最高点的水平(平第4腰椎水平)。
简易取法:两侧髂前上嵴之连线与脊柱之交点即为第4腰椎棘突下,其旁开约2横指(食指,中指)处是穴。
进针方向:从背面向腹面与背面成90°。
进针深度:直刺1.0-2.0寸或略向外斜刺,进针2-3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直刺时在腰部可有酸胀感,斜刺时有麻电感向下肢放射,斜刺向下透小肠俞,可将针感扩散至整个骶髂关节。

3 大肠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4腰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支配。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
3.胸腰筋膜浅层:该筋膜在此处比较强厚。
4.骶髂及:针在该肌的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穿过,它由脊神经后支的肌支支配。

4 大肠俞常用配伍疗法 1.配合谷,上巨虚,阴陵泉,天枢,针刺泻法,清热利湿,治疗大肠湿热之肠鸣,泄泻,痢疾等。
2.配长强,承山,曲池,阴陵泉,针刺泻法,清利湿热,治疗湿热下注之脱肛,痔疾。
3.配合谷,内庭,天枢,支沟,上巨虚,针刺泻法,清热泻火通便,治疗燥热内结便秘。
4.配中脘,梁门,足三里,天枢,气海,针刺泻法,消食导滞,治食滞肠胃之腹痛,泄泻。
5.配脾俞,位于,足三里,三阴交,关元,针刺补法,补气养血,益气通便,治疗气虚便秘。
6.配关元,针刺补法,关元加灸,培元固脱,涩肠止泻,治疗阳气不足之大便失禁。
7.配次髎,委中,肾俞,气海俞,腰阳关,针刺补法,补肾益精,通络止痛,治疗肾虚劳损之腰脊强痛。
8.配环跳,承扶,小肠俞,次髎,针刺平补平泻法,活血通络止痛,治疗经脉痹阻之腰腿痛。

2022-12-16
mcxzy 阅读 69 次 更新于 2025-04-19 06:55:2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大肠俞的深部是腰神经丛,针灸治疗时,针刺该穴位0.8-1.2寸,也可用于治疗痔疮、肠炎等。

  • 大肠俞穴,一个在人体中具有显著疗效的穴位,主要针对多种疾病。它对于运动系统的贡献显著,能够缓解腰痛、骶髂关节炎以及骶棘肌痉挛的问题,提供局部酸胀感,并可能引发麻电感,向臀部和下肢扩散。在消化系统方面,大肠俞穴也显示出其力量,适用于治疗肠炎、痢疾和便秘,甚至对于小儿消化不良也有一定的辅...

  • 大肠俞为肠子的背俞穴,是小肠经气传送之处,擅于外散肠子腑之热,预防肠腑疾病,具备调胃肠,通腑气,去湿气治腹泻的功效,是医治肠子病症及调理肠子的要穴。大肠俞的作用 肠子主传输,其关键作用是将身体的残渣排出来身体之外,因此具备润肠导滞,行气降逆,调理脾胃的作用。主冶恶心想吐,饮食搭配...

  • 大肠俞有疏调肠腑、理气化滞的作用。[1] 大肠俞为治疗大肠腑病的重要腧穴,也是治疗腰部疾患的主穴[9]。 大肠俞位于第4腰椎旁,与大肠腑内外相应,是大肠之气转输之处,大肠为传导之官,故可治疗肠病、痔疾[9]。 大肠俞位于腰部,故可治疗腰痛[9]。 大肠俞有通调大肠之功,主治大肠疾患。治肠鸣泻痢、绕脐切...

  • 2、向下平刺2~2.5寸,透小肠俞,局部酸胀,针感可向骶髂关节放散。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运行规律: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功能作用:1、运动系统疾病:腰痛,骶髂关节炎,骶棘肌痉挛;2、消化系统疾病:外散大肠腑之热。理气降逆,调和肠胃。腹胀,泄泻,肠炎...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