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中药止血效果最好 止血中药材有哪些

1 白及 白及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苦,甘,涩,寒,归肺,胃,肝经。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
用法用量:煎服,6-15g,大剂量可用至30g,亦可入丸,散,入散剂,每次用2-5g,研末吞服,每次1.5-3g。亦可入丸,散,入散剂,每次2-5g,研末吞服,每次1.5g-3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2 紫珠 紫珠为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或者紫珠的叶,夏,秋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苦,涩,凉,归肝,肺,胃经。
功能主治:凉血收敛止血,散瘀解毒消肿,用于衄血,咯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热毒疮疡,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煎服3-15g,研末吞服1.5-3g。外用适量,敷于患处。

3 棕榈炭 棕榈炭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叶鞘纤维,全年可采,一般多在9-10月间采收,以陈久者为佳,采集时割取叶柄下延部分及鞘片,除去纤维状棕毛,晒干,切成小片,煅炭用。
性味归经:苦,涩,平,归肝,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
用法用量:煎服3-9g,研末服1-1.5g,一般炮制后用。
注意事项:出血兼有瘀滞,湿热下痢初起者慎用。

4 仙鹤草 仙鹤草为蔷薇科植物龙牙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苦,涩,平。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解毒,补虚,用于咯血,吐血,崩漏下血,疟疾,血痢,痈肿疮毒,阴痒带下,脱力劳伤。
用法用量:煎服6-12g,大剂量可用至30-60g,外用适量。

2023-01-11
mcxzy 阅读 27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6:47:4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一、中药止血种类 1. 三七:三七具有化瘀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三七中的有效化学成分可以缩短凝血时间,发挥止血作用。同时,三七还可以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强血小板的止血功能。2. 白芨:白芨是一种传统的止血药材,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作用。它适用于多种出血症状,如咳血、鼻出血、皮肤出血等。白芨中...

  • 出血时要注意及时止血,否则失血过多不但会引起贫血,甚至还会危及到生命。许多中药的止血效果就不错,比较常用的止血中药包括白及,紫珠,棕榈炭,仙鹤草,艾叶,炮姜等,一般加水煎煮服用就可以。出血时要注意及时止血,否则失血过多不但会引起贫血,甚至还会危及到生命。许多中药的止血效果就不错,比较常用...

  • 止血的中药包括艾叶、侧柏叶、白茅根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免病情持续发展。1、艾叶:能够起到温经止血的功效,可以改善月经量过多、吐血等症状。2、侧柏叶:能够起到止血凉血的效果,可以用于咯血、便血、肺热咳血等。3、白茅根:也属于一种止血的药物,可以改善尿血、便血的症状。除此之外,...

  • 3. 白芨:白芨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它可以通过收缩血管来减缓血流,同时促进血液凝固。白芨常用于治疗各种出血性疾病,特别是在外伤出血时,其止血效果尤为显著。4. 三七:三七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止血定痛的功效。它的止血作用主要表现在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凝血酶的活性,从而加速血液...

  • 对于血瘀型患者,其症状为 流血,血色紫暗、有血块,有时伴有下腹痛。治疗时,可选用三七、五灵脂等药材,以祛瘀活血、固冲止血。此外,还有几点注意事项需提醒患者。有些人误认为中药需要像淘米一样冲洗才能干净,这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做法是先将药物浸泡10分钟,然后用三碗水煎成一碗水,调经的药...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