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两虚详细资料大全

阴阳两虚属于中医辨证的名词,意思是既有阴虚又有阳虚,称阴阳两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
阴阳两虚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
基本介绍 中医学名 :体虚 所属科室 :内科 - 内分泌科 主要病因 :过度劳累,熬夜不寐 多发群体 :老人、劳务人员,熬夜、加班,纵欲过度,思想愁绪,缺乏运动锻炼等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概念,临床分析,证候分析,治疗方法, 概念 阴阳两虚属于中医辨证的名词,意思是既有阴虚又有阳虚,称阴阳两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 临床分析 举一例: 症状:少气无力,消瘦面黄,声喑音哑,潮热盗汗,骨蒸痨热,泄溏便急,痰白沫状或血痰,心悸气短,寡言少欲,纳呆,自汗,滑精,闭经,苔黄燥,脉微细或虚大无力。 证候分析 脏腑之间有互相资生、制约的关系,因此在病理情况下,肺脏局部病变也必然会影响其他脏器和整体,故有“其邪展转,乘于五脏”之说,肺痨与脾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脾为肺母,肺虚则耗夺脾气以自养,则脾亦虚,脾虚不能化水谷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则肺虚更重,互为因果,终致肺脾同病,见神疲乏力、纳呆、便溏、畏寒、倦怠等症。 肾为肺之子,肺虚肾失滋生之源,或肾虚相火灼金,子盗母气,致使肺气更为耗竭,而不能滋养于肾,终致肺肾两虚,肾阴亏虚,相火偏亢,扰动精室,则见梦遗,女子则月经不调等肾虚症状。 若肺虚不能制肝,肾虚不能养肝,肝火偏旺,上逆侮肺,可见性急善怒,胁肋掣疼等症。如肺虚心火乘克,肾虚水不济火,还可伴见虚烦不寐、盗汗、骨蒸痨热等症。 久延而病重者,可演变发展至肺脾肾三脏同病。或因肺病及肾,肾虚不能纳气,或因脾虚及肾,脾不能化精以资肾,由后天而及先天,甚则肺虚不能佐心治节血脉运行,而致气虚血瘀,出现气短、喘急、心悸、唇绀、肢冷、浮肿等症,即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 此证见于肺脾肾三脏俱虚的患者,为气阴耗损发展而成,见于重症肺结核晚期。 综上所述:肺痨以阴虚为先,继可导致气阴两虚,阴阳俱虚。以脏腑辨证而言,病之初起,为肺阴亏损,继之肺脾同病,气阴两伤,后期肺脾肾三脏交亏,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俱虚,并见心肝脏腑功能损害的严重证候。 治疗方法 治法:滋阴补阳,固本杀虫。 方药:补天大造丸加减。 太子参15克,白术15克,山药30克,茯苓20克,黄芪30克,紫河车15克,当归15克,鹿角10克,龟板12克,白芍12克,白芨30克,功劳叶12克。 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
2022-11-14
mcxzy 阅读 5 次 更新于 2025-04-05 23:44:0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阴阳两虚属于中医辨证的名词,意思是既有阴虚又有阳虚,称阴阳两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阴阳两虚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基本介绍 中医学名 :体虚 所属科室 :内科 - 内分泌科 主要病因 :...

  • 需要注意的是,阳虚型体质的人应避免食用鸭肉、兔肉等凉性食物,以及鸭血、鸭蛋等。此外,牛奶、酸奶等也应谨慎食用。在膳食上,可以选择如海马怀补鸡等菜品。通过个人的症状与上述描述相对比,可以作出基本判断。如果两种体质的症状都较为明显且共存,可能是阴阳两虚的情况,这时需要在中医的指导下进行专...

  • 浮肿、尿少加茯苓、泽泻、车前子利水消肿;遗精加金樱子、桑螵蛸收涩固精。由于阴阳互根,“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补阳同时加少量补阴之品,如枸杞、熟地、桑椹。阳虚常由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常加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健脾益气。 阳虚体质证症状表现多端,治疗大法当益气温阳散寒。因...

  • 2.食疗 脾胃是人体纳运食物及化生气血最重要的脏腑,对脾胃病患者来说,食疗亦不可缺少,但必须根据病人平素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食”,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若...

  • 作为抽象的哲学概念,阴阳主要代表相反相成的两种属性,用以说明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之间及其内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古人认为,阴阳的运动变化,决定着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和消亡,是自然界的总规律。象,指形象、征象。应象,吴昆《素问吴注》:“应乎天象,而配乎阴阳五行也。”“阴阳应象”,即人体生命活动规律,...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