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有种俗称“小白鸡”的药材?学名是什么啊?

小白及,植株高15-50厘米。假鳞茎扁卵球形,较小,上面具荸荠似的环带,富粘性。茎纤细或较粗壮,具3-5枚叶。叶一般较狭,通常线状披针形、狭披针形至狭长圆形。总状花序具2-6朵花;花序轴或多或少呈“之”字状曲折;花较小,淡紫色或粉红色,罕白色;萼片和花瓣狭长圆形,花瓣先端稍钝;唇瓣椭圆形,长15-18毫米,宽8-9毫米,中部以上3裂。花期4-6月。
块茎(小白芨):苦,平。补肺,止血,生肌,收敛。用于肺痨咯血,矽肺,胃肠出血,跌打损伤。
【傈僳药】害必丘:块根治疗肺痨咳血,衄血,金疮出血,痈疽肿毒,汤火灼伤,手足皲裂《怒江药》。
【彝药】聂苏诺期,耶若资然若:假鳞茎用于骨折《滇省志》。鳞茎用于肺痨咯血,跌打损伤《哀牢》。阿图罗波,日补麻麻,阿图西西,阿巴黑几,宾约,字优:假鳞茎主冻伤,烧伤,烫伤,跌打伤流血,肺,胆,胃疾患,咳咳,小儿尿床等症《彝植药》。
【白药】白鸡儿,羊角七:块茎用于吐血,衄血,肺痨咯血,胃溃疡呕血;外敷金疮痈肿《大理资志》。
【苗药】连乌:功同白及B. striata《湘蓝考》。

2015-01-08
学名是小白及,也叫小白芨。
小白及是草本植物,植株高15-50厘米。假鳞茎扁卵球形,较小,上面具荸荠似的环带,富粘性。茎纤细或较粗壮,具3-5枚叶。叶一般较狭,通常线状披针形、狭披针形至狭长圆形,长6-20(-40)厘米,宽5-10(20-45)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收狭成鞘并抱茎。
生于海拔600-3100米的常绿阔叶林、栎林、针叶林下、路边、沟谷草地或草坡及岩石缝中。产中国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江西、台湾、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中部至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察隅)。日本(琉球)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台湾省。

扩展资料:
白芨是兰科多年生划本植物白芨的干燥块茎,性微寒,味苦、甘,具化瘀止血、补肺生肌的功效,在中药里属止血类药。传统上它对肺结核、矽且、肛裂等症有较好疗效,是历代医家治疗肺痨的主药之一。
《本草纲目》指出:“白芨,敛气,渗痰,止血,消痈之药也。此药质极粘腻,性极收涩,藉苦气寒,善入肺经;凡肺叶破脶,因热壅血瘀而成疾者,以此研末日服,能坚敛脏,封填破损,痈肿可消,溃败可托,死肌可去,脓血可洁,有托早生新之妙用也。”
参考资料:小白及-百度百科
2018-10-12
mcxzy 阅读 5 次 更新于 2025-04-02 14:35:0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学名是小白及,也叫小白芨。小白及是草本植物,植株高15-50厘米。假鳞茎扁卵球形,较小,上面具荸荠似的环带,富粘性。茎纤细或较粗壮,具3-5枚叶。叶一般较狭,通常线状披针形、狭披针形至狭长圆形,长6-20(-40)厘米,宽5-10(20-45)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收狭成鞘并抱茎。生于海拔600-310...

  • 云南方言里说的中药材“小白鸡”是指白芨。白芨,(学名:Bletilla striata)又名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紫兰、紫蕙、百笠、地螺丝、白鸡娃、白根、羊角七。白芨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及园林价值。主要用于收敛止血,消肿生肌。花有紫红、白、蓝、黄和粉等色,可盆栽室内观赏,亦可点缀于较为荫蔽...

  • 在我老家!这是治小孩百日咳的良方!很简单:野生小白笈(鸡)捣碎和真正的蜂蜜拌一起,每天吃小勺,但是蜂蜜要真的,有野外采的更好!

  • 4. “小白鸡”是云南方言中对一种中药材的称呼,因其地下茎肥大、角状椭圆形,类似小白的鸡头而得名。这种药材学名为“白及”,主要用来治疗化痰止咳、润肺止咳等。5. 在儿时的记忆中,山里的“小白鸡”非常常见,有小白及和小白及之分。小白及只有一片叶子,而小白及一年结一个根茎,大的能有100...

  • 是白芨,不是白鸡,纠正一下,这个药主要用于止咳化痰,对肺部比较好。还能够止血,促进新皮肤的再生,还可以新陈代谢,主要治疗百日咳,肺结核,气管炎。对消化道出血,和外伤出血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服药期间不要吃生冷,辛辣的食。白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草药,在国内也可以叫做紫兰,从中医角度...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