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辅导:五脏——肺

  肺位于胸腔之内,膈膜之上,左右各一,上连气道,并通过口鼻与外界直接相通。肺在五脏中位置,居于诸脏之上,故有“华盖”之称。
  关于肺的部位与形态,古代医家早有描述。《灵枢·九针论》说:“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类经图翼》对肺的描述更为详尽:“肺叶白莹,谓为华盖,以复诸脏,虚如蜂窠,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以上描述,与现代解剖学基本一致。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肺主气而司呼吸   肺主宣发和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肺朝百脉、主治节
肺主气而司呼吸:主,即主持,管理之意。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肺主气,即指全身的气均由肺来主持管理。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与主一身之气两方面。
  1. 主呼吸之气。
  2. 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经络之气的作用。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气者,皆属于肺。”《医学实在易》亦说:“气通于肺脏,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气之所宣。”肺主一身之气主要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气的生成方面,主要是宗气的生成。
  二是肺能调节全身的气机。
  肺主呼吸之气与主一身之气,两者之间有着内在联系。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取决于肺主呼吸之气的功能。肺的呼吸均匀和调,则是气的生成和气机调畅的根本条件。反之,呼吸功能失常,亦必然会影响及宗气的生成和气的运动。一般来说,肺主气的生理功能失常,一方面表现为呼吸功能失常,如肺气不足可见呼吸无力,动则气喘,或因肺气壅塞而致咳喘胸闷,声高息粗等症;另一方面则可表现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失常,宗气的生成、运动障碍,导致全身机能减退,可见身倦乏力,语声低微或血循环不畅及水液代谢障碍等病变。

肺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肺在志为忧   肺在液为涕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肺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
肺在志为忧:以五志分属五脏,则肺在志为忧,若以七情配属五脏,则悲、忧同属于肺。悲哀和忧伤,虽属不良性情志刺激,但在一般情况下,并不都导致人体发病。只有在过度悲伤情况下,才能成为致病因素。它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是使气不断地消耗。故《素问·举痛论》说:“悲则气消……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由于肺主气,所以悲忧易于伤肺。反之,在肺虚时,则人体对外来非良性刺激的耐受性就会下降,从而易于产生悲忧的情绪变化。

肺的生理特性
1. 肺为五脏之“华盖”,与外界直接相通:肺位于胸腔,居五脏之高位,并通过口鼻与外界直接相通,可以直接感受外来邪气的侵袭,尤其是风寒、温热邪气,常直接侵及于肺脏,引起肺卫失宣和肺窍不利等病变,初起可见恶寒发热、咳喘、鼻塞等症,故有“肺多表证”之说。
  2. 肺为“娇藏”,不耐寒热:娇,即娇嫩之意。肺为清虚之体,性喜清润,不耐寒热,不容异物。肺主皮毛,通过口鼻与外界相通,自然界寒、热、燥、湿等邪气,常易侵犯到肺脏。人体内的水饮痰湿也常停积于肺,其他脏腑的病变也常影响到肺脏,由于肺体娇嫩,又易受侵害,所以不管是外感或者内伤,常可见到肺脏的病证。
  3. 肺与秋气相应:肺气通于秋,在生理上肺为清虚之体,性喜清润,与秋季气候清肃、空气明润相通应。病理上,秋季气候干燥,容易伤害肺津,引起口鼻干燥、干咳少痰、痰少而粘的肺燥证。2023-03-03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12 23:26:1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肺脏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布散的生理功能,称为宣发。宣发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排出体内浊气;二是输布气血、津液至全身,滋养各脏腑器官;三是调节卫气,控制腠理开合,以及通过汗孔排出汗液。若肺失宣发,可见咳嗽、痰多、呼吸困难等症状。肃降功能是指肺气向下通降,清除肺内毒邪与异物。肺...

  • 1. 位于胸腔之内,膈膜之上的肺,左右各一,上连气道,通过口鼻与外界相连。由于其位置最高,居于诸脏之上,故有“华盖”之美誉。2. 古医家对肺的位置与形态有着详细的描述。《灵枢·九针论》将肺称为“五脏六腑之盖”,而《类经图翼》则形容肺叶白皙如华盖,虚而如蜂窠,无透窍之形,吸气则满...

  • 1. 肺位于胸腔之内,膈膜之上,左右各一,上连气道,并通过口鼻与外界直接相通。肺在五脏中位置最高,居于诸脏之上,故有“华盖”之称。2. 古代医家对肺的部位与形态有详尽描述。《灵枢·九针论》称肺为“五脏六腑之盖”。《类经图翼》描述肺叶白莹,如华盖,虚如蜂窠,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

  • 1.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肺被归为“白色”的原因并非指肺脏的实际颜色,而是基于五行学说中白色与肺的属性相联系。2. 在五行中,白色属于金,而肺又属于金,因此白色的食物或药物常常被认为具有补肺的作用。3. 这种颜色与脏器相对应的分类,在中医的诊断和用药分析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4. 中医所说...

  • 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与水液代谢两个方面。肺主气,而脾益气,脾气上输于肺,为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与运行提供营养。因此,脾被誉为生气之源,肺则是主气之枢。在病理上,脾肺气虚的典型症状包括少气懒言、咳喘、自汗恶风、抵抗力下降、食少便溏和体型消瘦等。肺与肝的关系核心在于气机...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