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不寐心脾两虚证的中医护理

-
1.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光线宜暗,床被褥松软舌宜,避免噪音。
  2.解除诱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使之安眠。

  3.指导病人养成定时就寝的的习惯,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

  4.因心理因素思虑过度者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忧虑。

  5.守虑药物宜睡前1小时服用。

  6.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7.劳逸适度,避免思虚过度。多与病人交谈,及进解除其心理矛盾。

  8.选用营养丰富的食品适当进补,可选用红枣粥、红枣桂圆汤、茯苓夹饼、山药、柏子仁粥等。

  9.针灸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或耳穴埋针心、脾、神门穴。

  10.睡前按摩合谷、足三里穴各50~100下。

  11.睡前作放松功。睡前不交谈不愉快的问题,避免情绪激动。2023-02-01
mcxzy 阅读 5 次 更新于 2025-04-19 07:08:0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肝火劳心症:主要是肝火上亢引起失眠,这种情况要龙胆泻肝丸进行加碱治疗;2、痰热劳心症:主要是上火外分等造成失眠症状,需要用黄岭温胆汤加碱进行治疗,改善失眠症状;3、心脾两虚证:因为脾胃虚寒造成失眠症状,需要用归脾丸进行治疗,改善症状;4、心肾两虚证:因为心肾两虚,肾虚造成失眠症状,...

  • 本案灵活使用记忆时穴获得快速的得气反应和得气效应,仅5次基本治愈了持续5个月的不寐。陈春信,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临床专家、云南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全欧洲中医药专家联合会副主席、时空针灸研究院副院长,师从时空针灸学创始人朱勉生。在西班牙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及教学三十余年。

  • 中医将失眠称为“不寐”,主要表现为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或易醒,有时整晚无法入睡。中医治疗失眠,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体质和症状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心脾两虚的失眠患者,可以通过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治疗方法,常用的中药有归脾汤,其配方包括党参、黄连、白芍、茯神、桂圆、甘草、当...

  • 2、夜交藤:又叫首乌藤,有使身体阴阳协调的作用,适用于肝肾阴虚而肝旺所致虚烦、不眠、多梦等症;3、柏子仁:补心气养心血而安神。对于思虑过度、心脾受损而出现心慌不安、惊悸失眠、夜间盗汗等症;4、远志:可以交通心肾、安神,经常用于心肾不交、痰阻心窍之失眠;5、百合:可以清心安神,经常配...

  • 【答案】:A 不寐之心脾两虚证 证候主症: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