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术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名称 4 拔罐术的适应证 5 拔罐术的禁忌证 6 准备 7 方法 8 注意事项 1 拼音 bá guàn shù
2 英文参考 cupping glasses
ventouse
3 名称 拔罐术
4 适应证 拔罐术适用于局部拔罐多用于风寒阻络证。若辨证取经配穴,可用于黧黑斑、粉刺及其他各种损容性疾病。

5 禁忌证 皮肤高度敏感,皮肤破损、溃烂处,外伤骨折部位,静脉曲张处,恶性肿瘤部位,全身高度水肿,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白血病。
6 准备 罐具,95%乙醇棉球,75%乙醇,2.5%碘酊,消毒的三棱针、毫针,镊子,火柴,凡士林等。
7 方法 用镊子夹住95%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1~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扣在施术部位。然后根据病情分别选择以下操作法。
1.留罐 一般留置10~15min,待术区的皮肤充血或淤血时将罐取下。若罐大而吸拔力强,应适当缩短留罐时间,以免起泡。
2.闪罐 用闪火法将罐子拔上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吸拔5~7次,至皮肤潮红充血为度。
3.走罐 须先在罐口及术区皮肤涂以凡士林等润滑油,吸罐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向后倾斜,慢慢向前推动,在皮肤表面上下、左右或循经来回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充血为度。
4.针罐 先施行针刺法,留针时以针刺处为中心,拔上火罐,留罐10~15min。
5.刺络拔罐法 先用三棱针或皮肤针点刺出血后,再将罐吸拔于点刺部位上,留罐10~12min。
起罐时用左手夹住罐具,右手拇指或示指在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气体进入罐内,即可起罐。
8 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选择肌肉丰满、皮下组织充实及毛发较少的部位。骨骼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不宜拔罐。
2.初次治疗及体弱、紧张、年老的就医者,宜选小罐且拔罐的个数要少,并选卧位。
3.拔罐时要根据术区面积大小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要稳、准、轻、快,罐的吸附力要适当。
4.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棉球蘸乙醇不可过多,以免火随乙醇滴燃烧伤皮肤或引燃床上卧具。
5.拔罐处局部呈现红晕或淤血造成的紫癜为正常现象,数日后可自行消退。烫伤或留罐时间太久而致皮肤起水疱时,小者可待其自行吸收,大者可用消毒针沿皮穿刺,放出液体,涂以甲紫,覆盖消毒纱布保护,数日内即可痊愈。
6.拔罐时嘱就医者不要移动 *** ,以免罐具脱落。拔罐数目多时,罐具之间距离不宜太近。
2022-11-09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12 18:00:4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真空拔罐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拔罐疗法,汲取了传统罐具的精髓,借助高科技技术,成功弥补了传统拔罐方法的局限。它将中医古老的拔罐技术赋予了新的活力。真空拔罐器的一大亮点是其透明罐体设计,内部的负压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和病情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这样既方便观察皮肤变化,也能精确控制拔罐的时间,确保疗...

  • 拔罐简介 拔罐俗称角法,是中医常用的一种外治技术,是中医的一大瑰宝,具有很好的调理身体的作用。中医现代化就要从科学的角度上,阐述好罐印产生的机理与作用。罐印的产生机制 从西医的角度看,拔罐后罐印的深浅,和拔罐的压力与拔罐的时间有关系。拔罐实质上是一种通过人为造成局部负压,将皮肤拔起,...

  • 走罐术作为中医传统拔罐疗法的一部分,其核心在于将单一罐体的负压吸力与走罐时的摩擦力相结合,形成合力作用于人体表皮层。通过调整走罐的速度、频率和密度(即操作面积),可以精确控制合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以此达到选择性地施加强刺激或弱刺激的目的。这一过程有助于调节人体脏腑、经络和气血功能,...

  • 拔罐是一种利用负压原理的中医护理技术。通过燃烧迅速抽气产生负压,造成皮肤和肌肉的紧张和刺激,从而达到疏通经络、驱除病邪的效果。拔罐常用于缓解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疾病的症状。三*、艾灸护理技术 艾灸是利用艾条或艾炷在特定穴位进行燃烧,通过温热刺激和药物作用达到温通经络、驱风除湿、促进血液...

  • 1998年9月,在山东省科委组织下,山东省医药管理局和济南市科委主持了“孟氏中药拔罐研制及临床和实验研究”科技成果鉴定会,专家们一致认定孟氏中药拔罐“具有创新性,是对传统拔罐疗法的重要改进和发展”;“通过实验研究和先进的技术仪器研究中药拔罐的机制,在拔罐疗法领域尚乏先例,具有明显的新颖性和...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