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伯与黄帝在何处讲成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素问
  咳论篇第三十八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帝曰:何以异之?岐伯曰:肺咳之状,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帝曰:六府之咳奈何?安所受病?岐伯曰:五藏之久咳,乃移于六府。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藏者治其俞,治府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帝曰:善。2016-07-21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19 22:03:2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藏者治其俞,治府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帝曰:善。

  • 岐黄故里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这里是国医鼻祖岐伯的故里,黄帝与岐伯论道,著《黄帝内经》传承于世,因此被誉为“岐黄故里”。庆阳市所处的独特自然环境使得其在远古便是中药材之乡。岐伯,这位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齐名的伟大博物学家,便是在这里出生并成长。他少而神灵,长而博识,厚道谦恭,睿智...

  • 岐黄故里指的是甘肃省庆阳市。庆阳是中医鼻祖岐伯的故里,相传黄帝曾在此与岐伯论医,形成了《黄帝内经》的基础,因此庆阳被誉为“岐黄文化发源地”。这一历史渊源使其在中医药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旅游推荐 1. 周祖陵景区:庆阳是周先祖公刘的定居地,周祖陵融合了岐黄文化与周代历史,适合对中医和...

  • 岐黄故里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作为中医鼻祖岐伯的故里,庆城县被誉为“岐黄文化发源地”。相传黄帝曾在此与岐伯论医,奠定了《黄帝内经》的理论基础,因此“岐黄”成为中医的代称。旅游特色与推荐 1. 岐黄文化景区:核心景点包括岐伯圣像、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等,适合对中医文化感兴趣的游客。2. ...

  • 甘肃自古以来确实有“岐黄故里”的美誉,这一称号源于中医鼻祖岐伯与黄帝的传说。据《史记》等古籍记载,岐伯是上古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曾与黄帝讨论医理,共同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即《黄帝内经》)。甘肃庆阳市庆城县一带被认为是岐伯的故里,当地至今保留着岐伯文化遗迹,如“岐伯圣景”“药王洞...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