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煲汤学问多你真的会吗?

有句俗话叫药食同源。盛夏一过,不少人感觉身体发虚,想在秋天补一补,很多人都会找来当归、枸杞等药材,煲一锅“滋补汤”来犒劳一下自己和家人。
然而,中国中医药学会庄乾竹告诉,不同的中药特点各不相同,用中药煲汤之前,必须通晓中药的寒、热、温、凉等各性。
煲汤第一步
选料选择人参、当归、枸杞、黄芪、山药、百合、莲子等材料。另外,可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汤料。如身体火气旺盛,可选择如绿豆、海带、冬瓜、莲子等清火、滋润类的中草药。身体寒气过盛,那么就应该选择参类作为汤料。
煲汤第二步
下料肉类要先汆一下,去掉肉中残留的血水,保证煲出的汤色正。鸡要整只煲,可保证煲好汤后鸡肉质细腻不粗糙。另外,不要过早放盐,盐会使肉里含的水分很快跑出来,也会加快蛋白质的凝固,影响汤的鲜味。
煲汤第三步
火候火不要过大,火候以汤沸腾为准。开锅后,小火慢煲,一般情况下需要40分钟左右。因为参类中含有一种人参皂甙,如果煮的时间过久,就会分解,失去其营养价值。所以,煲参汤的最佳时间是40分钟左右。
此外,感冒的时候不适合用煲汤进补,就连品性温和的西洋参也最好不服用,因为这些油腻的汤容易加重感冒症状。女性月经期前适合补性温的汤,千万不要因为补得过火导致经血过多。
〖推荐〗常用的煲汤药材
白果。味甘苦涩、性平、有小毒、归肺经。可以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宜用于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等。咳嗽痰稠不利者慎用。
淮山(山药)。可补中益气、壮阳滋阴、镇心安神、润肤养发,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治五劳七伤诸疾。但感冒、湿热、实邪及肠胃积滞者慎用。
党参。性味甘平,归脾、肺经。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者。忌与藜芦同用。
茯苓。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宜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畅通便、消炎止泻、祛风除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血虚萎黄、头晕心悸、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跌打损伤,是非常适合女性调理身体的一种食材。
2023-09-22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15 22:44:0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2、煲汤药材需冲洗 中药材的制作,多会经过干燥、曝晒与保存,可能会蒙上一些灰尘与杂质。使用前,最好以冷水稍微冲洗一下,但千万不可冲洗过久,以免流失药材中的水溶性成分。此外,中药材一次不要买太多,免得用不完,放久后发霉走味。3、怎样加水有学问 这可是煲汤的关键。研究发现,原料与水分别按...

  • 常喝此汤可以固肾阳、补气血、缓解身体疲劳、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等等。二、黄芪鸽子汤的作法一只鸽子大约配十五克左右的黄芪、加上十多克的党参、十五克的干山药、一小块瘦肉、五六颗红枣、十多粒枸杞、生姜一小块、西洋参十几片。首先先将鸽子和瘦肉焯一下水,再将姜片和肉类一起煮,再将其它的材料...

  • 煲汤过程中,食材中的杂质和浮沫会上升到汤的表面。这些杂质不仅会影响汤水的清澈度,还会带来异味。因此,在煲汤过程中需要及时撇除浮沫。撇除浮沫的方法也很简单,用勺子轻轻将浮沫撇去即可。七、出锅前试味 煲汤的最后一步是出锅前试味。广东人煲汤讲究鲜味醇厚,因此在出锅前会试一下汤的咸淡...

  • 适时调味:在汤快煲好时再进行调味,这样可以确保调味料的风味不会因为长时间煮炖而流失。利用高压锅:如果有条件,可以使用高压锅来缩短煲汤时间,同时保留食材的营养和风味。总之,煲汤是一门学问,需要耐心和细心。掌握以上的煲汤技巧,可以帮助你煲出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汤品。

  • 一些人喜欢在煲汤时加入中药材,煲的时间过长,在水分流失的同时,中药中的有用成分也会不同程度的丧失一些,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煲汤时间过长,汤中甚至会产生致癌物质。所以肉类煲汤一般不应超过2个小时,中药材应当在最后的1个小时内再加入,而蔬菜类食材,最好是在起锅前加入,以最大限度的保存其中...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