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八味丸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医方考》卷三方之滋阴八味丸 3.1 滋阴八味丸的别名 3.2 组成 3.3 知柏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3.4 知柏地黄丸的功效与主治 3.5 出处 4 《冯氏锦囊·杂症》卷十一方之滋阴八味丸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滋阴八味丸的用法用量 4.5 加减 4.6 制备方法 5 《饲鹤亭集方》方之滋阴八味丸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滋阴八味丸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滋阴八味丸 1 拼音 zī yīn bā wèi wán
2 概述 滋阴八味丸为方名,同名方剂约有3首。
3 《医方考》卷三方之滋阴八味丸 3.1 滋阴八味丸的别名 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方(原名)[1]
知柏八味丸[1]
知柏地黄丸[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载有知柏地黄丸的部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知柏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浓缩丸)的药典标准。
3.2 组成 山药、山茱萸各四两,牡丹皮、茯苓、泽泻、黄柏(盐水炒)、知母(盐水炒)各三两,熟地黄八两[1]。
3.3 知柏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腹或午前白开水或淡盐汤送下[1]。
3.4 知柏地黄丸的功效与主治 功能滋阴降火。治肾劳,背难俯仰,小便不利有余沥,囊湿生疮,小腹里急,便黄赤;以及阴虚火盛之骨蒸潮热等症[1]。
3.5 出处 《医方考》卷三
4 《冯氏锦囊·杂症》卷十一方之滋阴八味丸 4.1 方名 滋阴八味丸
4.2 组成 熟地黄8两(清水煮,捣烂入药),山茱萸4两(去核,酒拌蒸,晒干炒),牡丹皮3两(焙),怀山药4两(炒黄),茯苓3两(人乳拌透,晒干焙),泽泻2两(淡盐水拌炒),麦门冬3两(炒),五味子1两(每个铜刀切成2片,蜜酒拌蒸,晒干焙),肉桂(临磨刮去粗皮)1两(不见火),制附子1两(切片焙)。
4.3 主治 劳瘵。
4.4 滋阴八味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早晨空心送下。如肺气不足者,生脉散送服;有浮火末归源者,淡盐汤送服;如偏于阴虚者,独参汤送服,或白汤送服。
4.5 加减 如肾家偏于气分不足者,去麦冬,五味,加牛膝3两,杜仲3两(俱用盐、酒拌炒)。
4.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熟地捣烂入药,加炼蜜杵好为丸。
5 《饲鹤亭集方》方之滋阴八味丸 5.1 方名 滋阴八味丸
5.2 组成 麦冬4两,山药4两,首乌4两,青皮4两,熟地4两,桑叶4两,知母4两,丹皮4两。
5.3 主治 阴虚不足及小儿骨蒸,五心烦热。
5.4 滋阴八味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4钱,开水送下。
5.5 制备方法 2022-10-26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8:25:1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3.4 知柏地黄丸的功效与主治 功能滋阴降火。治肾劳,背难俯仰,小便不利有余沥,囊湿生疮,小腹里急,便黄赤;以及阴虚火盛之骨蒸潮热等症[1]。3.5 出处 《医方考》卷三 4 《冯氏锦囊·杂症》卷十一方之滋阴八味丸 4.1 方名 滋阴八味丸 4.2 组成 熟地黄8两(...

  • 知柏八味丸为方名,即《医方考》卷三之滋阴八味丸。原名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方。又名知柏地黄丸(《症因脉治》卷一)。中成药知柏地黄丸的主要成分为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茯苓、泽泻、山药。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 知柏地黄丸能够滋阴降火。可以用于治疗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小便短赤等症状,知柏地黄丸的功效确切,对于多种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医学研究,知柏地黄丸主要有抗菌,抗炎,镇静,降血糖,降血压等功效。1、抗菌 知柏地黄丸中的成分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它们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对葡萄球菌、...

  • 实际上,知柏地黄丸是补阴的,而非壮阳。它源自明代的《景岳全书》,原名滋阴八味丸,由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组成,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方中熟地黄能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萸肉能补养肝肾、涩精;山药则能补益脾阴、固精。三者结合,能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而泽泻、牡丹皮、茯苓则起到“三...

  • “滋阴八味丸:治阴虚火盛,下焦湿热等证。此方变丸为汤,即名滋阴八味煎:山药四两、丹皮三两、白茯苓三两、山茱萸(肉)四两、泽泻三两、黄柏(盐水炒)三两、熟地黄八两(蒸捣)、知母(盐水炒)三两。上加炼蜜捣丸,梧桐子大。或空心,或午前,用滚白汤,或淡盐汤送下百余丸。”这个...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