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鲜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鲜黄连 (《东北药植志》) 【异名】洋虎耳草(《中国植物图鉴》),细辛幌子、常黄连、铁丝草(《东北药植志》),朝鲜黄连(《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毛黄连(《辽宁经济植物志》)。 【来源】为小檗科植物鲜黄连的根茎。 【植物形态】鲜黄连 多年生草本,高约25厘米。根茎短,外皮暗褐色,内部鲜黄色,密生细而有分枝的须根。叶片近圆形,径约5~8厘米,基部深心形,顶端微凹,边缘波状,掌状脉7~9条,叶质薄,两面平滑无毛;叶柄长13~25厘米,无毛,基部具紫褐色的鳞片。花单生于花茎顶端,径约2厘米;萼片4,紫红色,早落;花瓣6~8,倒卵形,淡紫红色或带紫红色;雄蕊8;雌蕊1,纺锤形。蒴果。种子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长于林下、山坡、灌木丛或山脚湿润地上。分布东北。 【采集】9~10月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根须,晒干。 【药材】干燥根茎甚短,外表棕褐色,上有茎基残存,并被小鳞片。断面黄白色,木质部往往有空隙。气特异,味苦。 产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化学成分】根、根茎含小檗碱等生物碱。 【性味】《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苦,寒。" 【功用主治】《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健胃止泻。治发热烦躁,口舌生疮,眼结膜炎,扁桃体炎;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衄血,吐血;肠炎,腹泻,痢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外用:煎水洗眼。
提醒您:鲜黄连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2022-09-30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06 11:40:4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在《民族药志二》中,关于鲜黄连的记载更为详细,确认其根茎和根部对肠炎、痢疾腹痛的疗效,以及对于惊悸、烦躁的镇静作用。同时,它对眼结膜炎、口疮、外伤感染以及小儿常见的疳积症都有治疗作用,展现了其全面的医疗价值。综上所述,鲜黄连作为一种传统草药,具有多方面的治疗功效,特别是在消化系统疾病...

  •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泄泻;赤白痢疾;脘胁疼痛;呕吐;吞酸;吐血;衄血;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咽痛喉哦;痈疽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煎汁洗眼;或涂口舌。 【各家论述】《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发热烦躁,口舌生疮,眼结膜炎,扁桃体炎;食欲减退,恶心...

  •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1、清热泻火 黄连苦寒,对于实热引起的胃火牙痛口苦、口臭以及面红、大便干硬、舌苔黄等热象,黄连均是适宜的泻火中草药。用于治疗热病而致烦燥、精神恍惚、谵语、口干脉实(由于炎症高热引起)、则配黄芩、桅子等,方如黄连解毒汤。2、降低血糖 黄连中含有含黄连素,黄连素对血糖的调控...

  • 黄连的功效和作用 黄连的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阴,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

  • 1. 黄连的功效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它适用于治疗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等症状。此外,黄连还能用于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等症。黄连酒制后善清上焦火热,适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能清胃和胃止呕,适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阴、痞...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