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黄与熟地黄的区别

1 加工炮制方法不同 生地黄:为鲜地黄的根,于10-11月采摘鲜地黄后随即用无烟或烘炕,注意控制火力,当块根变软、外皮变硬、里面变黑即可取出,堆放1-2天使其回潮后,再炕至干燥即成。
熟地黄:为生地黄的加工品,将生地黄用酒拌匀,用锅蒸至内外黑润,取出晒干即成。

2 中药药性有差别 生地黄:性寒,味甘;归心、肝、肾经。属于寒型,善于治疗热病。
熟地黄:性微温,味甘,归肝、肾二经。属于温性,长于滋补之用

3 功效有差别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要可以用来治疗温病发热,黄疸,血热所导致的各种出血症状以及消渴,骨蒸,劳热,痹痿、跌打损伤和女性闭经、产后腹痛等症。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主要可以用来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漏不止,肝肾阴虚,潮热盗汗,遗精阳痿,不孕不育以及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头目昏花、消渴便秘等症。

4 饮片性状不同 生地黄:为不规则类圆形厚片,表面黑色或者棕黑色,极易皱缩,具有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地较软而韧,断面灰黑色或者乌黑色,微微有光泽,具粘性,气微,味道微甜。
熟地黄: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粘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端面乌黑色,有光泽、味甜。

2022-11-30
mcxzy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5-04-14 02:33:5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首先,从加工炮制方法来看,生地黄与熟地黄截然不同。生地黄采取鲜地黄的根,经过无烟或烘炕处理,去除水分后干燥包装。而熟地黄则是将生地黄与酒混合搅拌,经过蒸煮、晒干等工序制作而成。这一系列的加工过程,使得熟地黄在药性上有了更多的变化。在药性方面,熟地黄性温,味甘,具有滋补作用;而生地黄...

  • 熟地黄与生地黄在外形和功效上存在显著差异。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表面棕黑或棕灰色,有不规则的横曲纹。质地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呈乌黑色且带有光泽。生地黄性寒,具有凉血清热、滋阴补肾、生津止渴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入营血、骨蒸痨热、咽喉燥痛等症状。由生地黄制成的六味...

  • 生地黄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为棕黑或乌黑色,有光泽且具粘性。而熟地黄则呈现出不规则的块片或碎块,大小和厚薄不一。其表面为乌黑色,有光泽且粘性大。熟地黄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同样有光泽。在口感上,熟地黄味甜。除了外形上的区别,生地黄和熟地黄在药效上也有...

  • 一、外观差异 生地黄,多为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两端稍细,中间膨大,长度在6至12厘米之间,直径则约为3至6厘米。其表面呈棕黑或棕灰色,布满不规则的横曲纹,质地柔软且韧,不易折断。断面则是棕黑或乌黑色,富有光泽,且带有粘性。而熟地黄,则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块状物,大小不一,厚薄不...

  • 生地黄和熟地黄的主要区别如下:一、外形区别: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表面棕黑或棕灰色,极皱缩,具有不规则的横曲纹。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或乌黑色,有光泽,具粘性。 熟地黄:多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粘性...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