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老师讲针灸的使用时机

      有关针灸的起源、发源及历史,坊间的书上写了很多,我们不浪费时间讲,我们要讲书上没有的。针灸的使用时机、针灸的禁忌。

      针灸的使用比中药早了约一千年。从古到今,中医的针灸在施治上有几个大原则。

      遇到气血大虚、重病、刚刚失过很多血、病患完全没有元气的时候,这时候我们不下针。另外,刚做完爱,行完房事后,也不针。时机不好、运动过后、大汗后也不针。喝酒后,不针。体力不够,不下针。

      针可以用在所有的病上面,从感冒到癌症都可以。针灸及中药都是可以独立成为中医的一个部门的。所以,此时我们不谈中药,只谈针灸来治病。而日后我在教各位《伤寒》《金匮》时,大家也一样把针灸忘掉,全用中药来治病。

      灸呢?就是“久”下加一个“火”字。用灸时就必须用艾绒,为什么要用这个艾草,在古代,部队里没有西医,只有中医,那个时候都是中医。那部队沿路开拔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补给,除了食物以外,最重要的是水,没有水的话部队就不能行动。中医如何去找这个水呢?艾草它的生命力很强,再艰难的环境下都可以找得到它。艾有一个特性,就是向下,艾会自己去找水,找到水以后烟就往上升。如果部队要找水,就叫阿兵哥将艾草摊在土里烧,这时叫人到各处去看看,看到地上有烟冒出来的地方,那个地方下面就有水。

      为什么要灸?当针力不足的地方,我们就会用到灸,气血大虚时,可用灸的方式处理。

        针灸有些禁忌。有一个歌诀:“针而勿灸灸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庸医针灸一齐施,徒施患者炮烙刑。”

过去呢,针就是针,灸就是灸,历代就一直就是这样子。但现代人变成哪里痛针哪里。要真是如此简单,就不用读针灸典籍啦!而且效果又不好,手法又变得开始花哨了。

      《针灸大成》是我们的教科书,书上所说的地方都是: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意思就是叫我们对称治疗。但像刚才带状疱疹当然是在天应穴上灸。临床下针是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但大陆的中医没有看过这种书,中医的传承断层了,所以他们治不好病,只好变些花哨的手法来吸引病人,变成针上头放个艾绒,让病人更痛苦。古有名训,针就是针,炙就是灸,我们要分开使用。 

        最高明的医生,就是把病治好了,又不伤病人的元气。而西医的手术,即使宣称手术很成功,但这个刀开下去后的结果如何,你需要慢慢去体会它!若去开刀,还是会长回来的。当然,如果是你的情敌,叫他给西医开刀好了。2022-06-03
mcxzy 阅读 39 次 更新于 2025-04-03 18:44:4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针灸的历史悠久,比中药提前约一千年。在施治上,中医有几个大原则需遵循。2. 当患者气血大虚、重病、刚失血过多或完全没有元气时,不宜进行针灸。3. 刚做完爱、运动后、大汗后、喝酒后或体力不够时,也不宜针灸。4. 针灸可以应用于各种疾病,从感冒到癌症都适用。针灸和中药都能独立成为中医...

  •       针灸的使用比中药早了约一千年。从古到今,中医的针灸在施治上有几个大原则。      遇到气血大虚、重病、刚刚失过很多血、病患完全没有元气的时候,这时候我们不下针。另外,刚做完爱,行完房事后,也不针。时机不好、运动过后、大汗后也不针。

  • 半夜一点到三点是肝经的时间,介绍针灸时,从手太阴肺经开始到大肠经,再到胃经,直至肝经,按照气血流注规律,一天二十四小时

  • 手太阳小肠经的流注时间是从13时至15时。若午餐后感到疲倦,昏昏欲睡,直至下午3点后精神才能恢复,这可能是因为小肠有问题。小肠的不适未必是疾病,而是其功能相对较弱。对于按照时辰发病的情况,可通过取用俞穴或荣穴进行治疗。小肠受盛之官与心脏的关系 小肠属阳火,其热能来自于心脏产生的阴火。心脏...

  • 本文聚焦于倪海厦留下的“186个针灸治病方法”,提供了一系列针灸治疗疾病的指导。在使用针灸时,需注意以下情况不宜施针:病人气血大虚、刚性行为后、剧烈运动、酒醉等。遵循“病进”与“病退”原则,针灸操作需适时进行。以下为部分疾病与针灸穴位对应示例: 溺水急救:三寸针针对会阴穴,方向向心脏...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