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学习课最后一天。
任督二脉之督脉: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体表出于曲骨穴,向下走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督脉主治病症:
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还有颈项强痛、角弓反张等症。
督脉主管一身之阳气,只要是阳气衰弱都可以在督脉上找到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
督脉虚衰可表现为头昏头重,眩晕,健忘,耳鸣耳聋,腰脊酸软,佝楼形俯,舌淡,脉细弱。
督脉阳虚可表现为背脊畏寒,阳事不举,精冷薄清,遗精,女子少腹坠胀冷痛,宫寒不孕,腰膝酸软,舌淡。
督脉犯邪可表现为牙关紧闭,头痛,四肢抽搐,甚则神志昏迷、发热,苔白。
督脉起于长强穴、止于龈交穴,原一共二十八个穴,现加上印堂就二十九。
1.第一个长强穴:主治痔疮。
痔疮分为内痔和外痔。
先血后便,不会痛为内痔。
先便后血,很痛为外痔。
痔疮最好不要手术,因为有很多办法可以治疗,何必去遭那罪。五年前老公的内痔严重,医生要求手术,他太怕,拖着没手术。只好自己治,种种方法不细说了,已经好很多,去医院检查说不用手术了。
2.腰俞穴:在尾椎骨上与脊椎交接的地方。治疗月经不来。
小儿下推七节骨就包含此处,便秘下推七节骨,腹泻则要上推七节骨,儿推手法单穴使用,效果不好。
3.腰阳关:命门下两椎就是腰阳关,在第十六椎。治疗阳虚引起的腰痛。近取穴也治腰椎间盘突出。
4.命门穴:生命之门,在肚脐眼的正对面。剧烈头痛,还有角弓反张可在命门上灸。
补肾壮阳可以选择艾灸命门跟肾俞。
命门跟肾俞在一条直线上,可以循行灸或者使用艾灸盒。
5.悬枢穴在第十三椎下治腰疼,不常用。
6.脊中穴:靠近脾脏在第十一椎,在脾的正后方,旁边是脾俞。用于治疗黄疸,便血,腹泻,腹胀等病症。
7.中枢穴:在第十椎下,治疗脾胃与消化问题。
8.筋缩穴:第九胸椎下,肝的正后方,旁边就是肝俞,肝主筋,全身的筋归肝在管。这个穴位可以平肝熄风,宁神镇痉,缩筋可治疗癫痫狂抽筋和口吐白沫。
9.至阳穴:在第七胸椎下,这个穴位与横膈平,可以宽胸利膈,治疗腰脊痛跟黄疸。
10.消渴穴:第七椎和第九椎之间的奇穴。
可治疗糖尿病,还帮助诊断,糖尿病在此穴会有压痛感,治好后消渴穴处没有压痛。
11.灵台穴:第六椎下,灵台穴的旁开是督俞穴,是治疗忧郁失眠的养心穴。
还可帮助诊断:有压痛感,表示得到的营养过多(白血球增加),有压疼感还代表可能有血癌。
12.神道穴:第五椎下,任何的心脏病疾病都可以在神道穴找到压痛点。
13.身柱穴:灸身柱穴可以帮助孩子强身长高。
再好的穴,也不可多用,特别是孩子,一个月用两三次既可(初了生病外)
14.陶道穴:第一椎下,它是大椎的助手。
15.大椎穴:第一椎上,摇头时,头椎会转动,胸椎不会动,所以动骨与不动骨之间就是大椎穴。此穴很强大,治颈项疼痛感冒发烧等。
16.哑门穴:专治声音发不出来,不可灸。
17.风府穴:治疗中风的大穴。也是风很容易进去的地方,冬天冷一缩脖子就会感觉浑身暖了,是因为脖子本来就是一个冷却系统。
18.脑户,强间很少用。
19.后顶穴跟前顶穴都辅助百会穴的。
20.百会穴:两个耳尖往上到头顶中心,在往后5分的凹洞。
百会治百病,百会穴是诸阳之会,六条阳经经过头部,阴经不走头部。
按揉拍打百会可以让人开会增智,益寿延年,需要长期坚持哦!不要敲个四五天就说:我咋还不聪明(又不是武侠小说)
当然也可以艾灸百会,不过注意不要烧到头发(我烧过),记性差的更要灸百会。
21.聪会穴:又叫囟会或者囟门。
小孩出生时,这里有个凹洞,随着慢慢长大就会长圆。
22.上星穴:治鼻窦炎,鼻炎可以灸。
23.神庭穴:少用,治失眠,头晕,目眩。
头部穴位,指甲梳头皮梳头,想要的头部健康都会有。
24.素髎穴:多用于点刺放血治酒糟鼻。
25.水沟穴:也就是人中,用于急救。
倪师说:妇人早上起来脸肿,用水沟穴。
26.兑端穴:上嘴唇正中点,很少用,治疗齿龈肿痛。
27.最后一个龈交穴:两颗大牙中点,治疗牙龈肿,牙周病。
28.印堂属于经外奇穴:艾灸可以美容,鼻炎也可以灸,可清头明目,通鼻开窍。
灸印堂=面若桃花。最好最安全的美容方法!
如何督脉保养?了解一下刮痧,还有豪华督脉灸。家有小儿就好好捏脊吧!2022-06-16
任督二脉之督脉: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体表出于曲骨穴,向下走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督脉主治病症:
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还有颈项强痛、角弓反张等症。
督脉主管一身之阳气,只要是阳气衰弱都可以在督脉上找到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
督脉虚衰可表现为头昏头重,眩晕,健忘,耳鸣耳聋,腰脊酸软,佝楼形俯,舌淡,脉细弱。
督脉阳虚可表现为背脊畏寒,阳事不举,精冷薄清,遗精,女子少腹坠胀冷痛,宫寒不孕,腰膝酸软,舌淡。
督脉犯邪可表现为牙关紧闭,头痛,四肢抽搐,甚则神志昏迷、发热,苔白。
督脉起于长强穴、止于龈交穴,原一共二十八个穴,现加上印堂就二十九。
1.第一个长强穴:主治痔疮。
痔疮分为内痔和外痔。
先血后便,不会痛为内痔。
先便后血,很痛为外痔。
痔疮最好不要手术,因为有很多办法可以治疗,何必去遭那罪。五年前老公的内痔严重,医生要求手术,他太怕,拖着没手术。只好自己治,种种方法不细说了,已经好很多,去医院检查说不用手术了。
2.腰俞穴:在尾椎骨上与脊椎交接的地方。治疗月经不来。
小儿下推七节骨就包含此处,便秘下推七节骨,腹泻则要上推七节骨,儿推手法单穴使用,效果不好。
3.腰阳关:命门下两椎就是腰阳关,在第十六椎。治疗阳虚引起的腰痛。近取穴也治腰椎间盘突出。
4.命门穴:生命之门,在肚脐眼的正对面。剧烈头痛,还有角弓反张可在命门上灸。
补肾壮阳可以选择艾灸命门跟肾俞。
命门跟肾俞在一条直线上,可以循行灸或者使用艾灸盒。
5.悬枢穴在第十三椎下治腰疼,不常用。
6.脊中穴:靠近脾脏在第十一椎,在脾的正后方,旁边是脾俞。用于治疗黄疸,便血,腹泻,腹胀等病症。
7.中枢穴:在第十椎下,治疗脾胃与消化问题。
8.筋缩穴:第九胸椎下,肝的正后方,旁边就是肝俞,肝主筋,全身的筋归肝在管。这个穴位可以平肝熄风,宁神镇痉,缩筋可治疗癫痫狂抽筋和口吐白沫。
9.至阳穴:在第七胸椎下,这个穴位与横膈平,可以宽胸利膈,治疗腰脊痛跟黄疸。
10.消渴穴:第七椎和第九椎之间的奇穴。
可治疗糖尿病,还帮助诊断,糖尿病在此穴会有压痛感,治好后消渴穴处没有压痛。
11.灵台穴:第六椎下,灵台穴的旁开是督俞穴,是治疗忧郁失眠的养心穴。
还可帮助诊断:有压痛感,表示得到的营养过多(白血球增加),有压疼感还代表可能有血癌。
12.神道穴:第五椎下,任何的心脏病疾病都可以在神道穴找到压痛点。
13.身柱穴:灸身柱穴可以帮助孩子强身长高。
再好的穴,也不可多用,特别是孩子,一个月用两三次既可(初了生病外)
14.陶道穴:第一椎下,它是大椎的助手。
15.大椎穴:第一椎上,摇头时,头椎会转动,胸椎不会动,所以动骨与不动骨之间就是大椎穴。此穴很强大,治颈项疼痛感冒发烧等。
16.哑门穴:专治声音发不出来,不可灸。
17.风府穴:治疗中风的大穴。也是风很容易进去的地方,冬天冷一缩脖子就会感觉浑身暖了,是因为脖子本来就是一个冷却系统。
18.脑户,强间很少用。
19.后顶穴跟前顶穴都辅助百会穴的。
20.百会穴:两个耳尖往上到头顶中心,在往后5分的凹洞。
百会治百病,百会穴是诸阳之会,六条阳经经过头部,阴经不走头部。
按揉拍打百会可以让人开会增智,益寿延年,需要长期坚持哦!不要敲个四五天就说:我咋还不聪明(又不是武侠小说)
当然也可以艾灸百会,不过注意不要烧到头发(我烧过),记性差的更要灸百会。
21.聪会穴:又叫囟会或者囟门。
小孩出生时,这里有个凹洞,随着慢慢长大就会长圆。
22.上星穴:治鼻窦炎,鼻炎可以灸。
23.神庭穴:少用,治失眠,头晕,目眩。
头部穴位,指甲梳头皮梳头,想要的头部健康都会有。
24.素髎穴:多用于点刺放血治酒糟鼻。
25.水沟穴:也就是人中,用于急救。
倪师说:妇人早上起来脸肿,用水沟穴。
26.兑端穴:上嘴唇正中点,很少用,治疗齿龈肿痛。
27.最后一个龈交穴:两颗大牙中点,治疗牙龈肿,牙周病。
28.印堂属于经外奇穴:艾灸可以美容,鼻炎也可以灸,可清头明目,通鼻开窍。
灸印堂=面若桃花。最好最安全的美容方法!
如何督脉保养?了解一下刮痧,还有豪华督脉灸。家有小儿就好好捏脊吧!2022-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