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太阳病的中成药简介

太阳病为病名。《伤寒论》六经病之一。出《伤寒论》。太阳病包括经证和腑证。多由外感风寒所致。经病包括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腑病包括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尚论篇》卷一:“太阳病之总脉总证,统中风伤寒为言也。太阳,膀胱经,乃六经之首,主皮肤而统营卫,所以为受病之始。”《伤寒指掌》卷一:“凡风寒初感,先入皮毛肌表,外症便有头痛,项强,身痛,腰痛,骨节烦疼,发热,恶寒,此皆太阳经之见症。如无汗而脉浮紧,此营卫俱强而表实也,用麻黄汤以发表,使营卫之邪,从皮毛而出,则诸症自除矣;如脉浮而弱,汗自出者,此营 *** 弱而表虚也,用桂枝汤以解肌,使营卫和,而邪自解矣。”《伤寒医诀串解·太阳篇》:“太阳为寒水之经,主一身之表。何谓太阳经证?曰头痛、项强、发热、恶寒是也。……何谓太阳腑证?曰表邪不去,必人于里,膀胱为表中之里也,有蓄水、蓄血之辨。”参见太阳中风、太阳伤寒、伤寒蓄水证、伤寒蓄血证:太阳中风为病名。太阳经病之一,亦称太阳表虚证。中风是外感风邪之意,与猝然倒地、口眼㖞斜的中风不同。太阳中风的特征是发热恶风,汗出脉缓。《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注解伤寒论》卷二:“风则伤卫,发热,汗出,恶风者,卫中风也。……以卫为阳,卫外者也,病则不能卫固其外,而皮腠疏,故汗出而恶风也。”《伤寒溯源集·中风正治》:“中风,风伤卫也。……感之则为中风矣。然非独春令为然也,四时皆有之,唯春时为当令耳。发热者,风邪客于卫而郁蒸也,汗出恶风者,风邪袭于毛孔,卫气不能司其开阖之常,玄府不闭,故汗自出,腠理疏而不克任受风寒,故恶风也。”太阳伤寒为病证名。太阳经病之一,亦称太阳表实证。由外感寒邪所致。太阳伤寒的特征是发热,恶寒,无汗,脉紧等。《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太阳病,头痛,发热,身

详见百科词条:太阳病 [ 最后修订于2015/10/26 15:41:19 共130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2022-11-02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11 15:36:5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医方考》:通可以去塞,牵牛、大黄、甘遂、芫花、大戟,皆通剂之厉者也;辛可以行滞,陈皮、青皮、木香,皆行滞之要药也。此方能下十二经之水,下咽之后,上下左右,无所不至,故曰舟车。 2.《医方集解》:此足太阳药也。牵牛、大黄、大戟、芫花、甘遂,皆行水之厉剂也,能通行十二经之水。然肿属于脾,胀属...

  • 八珍丸其实就是由四物汤和四君子组成的混合方剂,所以主要是能够补气养血,八珍丸补气养血的功效还是比较良好,只是由于是中成药所以服药的时间一般会建议在三个月以上,对于平时月经量比较少的女性,又考虑是气血不足导致,就可以服用八珍丸来进行调理!

  • 膀胱为太阳经之府,太阳病不解,邪热随经入府,膀胱气化不行,与水相结,而成蓄水证[4]。故用五苓散通阳化气,利水解表[4]。伤寒蓄血证为病证名[4]。指太阳蓄血证[4]。多由太阳病不解,瘀热随经,内结膀胱所致[4]。《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

  •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症状及治疗 5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太阳阳明并病的方剂 2 治疗太阳阳明并病的穴位 3 治疗太阳阳明并病的中成药 4 太阳阳明并病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太阳阳明并病 1 拼音 tài yáng yáng míng bì...

  • 5 治疗 《伤寒溯源集·并病证治第十六》:“头项强痛,太阳证也,眩冒,少阳肝胆病也。……邪在太阳则当汗,邪在少阳则禁汗,太阳与少阳并病,亦不可汗。既不可汗,则两经郁经之邪无可解之法,故当刺大椎第一间及肺俞、肝俞。”亦可用柴胡桂枝汤和解少阳,兼散表邪[2]。慎不可峻汗或...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