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病下治左病右治在黄帝内经的那篇啊

上病下治出自素问五常政,原文:“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又出自灵枢官针:“病在上,取之下,刺腑俞也。”又出自灵枢终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未见黄帝内经关于左病右治的论述。2016-06-07
上病下治、左病右治是《黄帝内经》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它强调了人体上下左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和互动。在《黄帝内经》中,有许多关于上病下治、左病右治的论述,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篇章:
- 《素问·五常政大论》:“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
- 《灵枢·官针》:“病在上,取之下;刺腑俞也。”
- 《灵枢·终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
这些篇章都强调了人体上下左右之间的互动和关联,提出了上病下治、左病右治的治疗原则。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情况,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以达到调整人体气血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的目的。2023-06-17
mcxzy 阅读 7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2:03:4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上病下治出自素问五常政,原文:“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又出自灵枢官针:“病在上,取之下,刺腑俞也。”又出自灵枢终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未见黄帝内经关于左病右治的论述。

  • 据《黄帝内经》记载,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左病右取,右病左取,上病下治。12经络和任督二脉在身体上交汇的俞穴,经脉气血是相互流通的(如果你的左膝出现疼痛,时间一长,右膝也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而且相对应的左肘关节也会出现不适),因此可以左右上下而治。清代的外治大师吴师机自制膏药为人...

  • “ 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 ” 所以善于运用针法的人, ( 观察经脉虚实 ) 有时要从阴引阳 ( 病在阳经的,可以用针刺阴经来调和疏通 ) ,有时要从阳引阴 ( 病在阴经的,可以用针刺阳经来调和疏通 ) , 取右边以治左边的病 ...

  • 《黄帝内针》原书第三章「内针规范」中,内针四总则阐述如下: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同气相求;阴阳倒换求。多数人在阅读到「阴阳倒换求」时,往往忽略了其意义,此条并不属于「同气相求」。为保证安全而制定的这第四条总则,已与真正的内针思路相悖。为了理解「同气相求」...

  • 周尔晋,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人,以义务行医39年,惠及约10万人次,对230多种病例进行临床验证后,创新出一种无需药物和针剂治疗疾病的中医方法。他的治疗方法源自《黄帝内经》中的“缪刺论”,通过“下病上治、上病下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中间有病四边治、四边有病中间治”等理念,结合经络和...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