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记载的五菜,每种都有丰富的养生妙用,你知道几种?

其实针对于如何 健康 进食,早在几千年前,中医就已经提供了详细的方案。《黄帝内经》中明确记载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五谷、五果、五畜和五菜, 也分别对应了我们所说之谷物、水果、肉类和蔬菜。
由此可见,不管是哪一种食物,其实对于我们人体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五菜为充,那么究竟古人认为哪些蔬菜能够起到充益精气的 养生 妙用呢?
《黄帝内经》中五菜指 葵,韭,藿,薤,葱 。
古代一般指冬葵。现在有的地方叫猪耳草,有的地方叫冬苋菜。苋菜有明目,通窍,清热解毒,抗菌止痢,消炎退肿的功效。 可主治急性肠炎,伤寒,扁桃体炎,便秘等,外用可治蜈蚣,蜂蜇伤。
苋菜中的氨基酸可弥补谷物氨基酸的缺陷,对青少年的成长发育有好处。由于苋菜中的铁和钙没有草酸干扰,有利于血液的合成再生,因此是骨伤病人,贫血患者的理想食品。
就是韭菜,韭菜又名起阳草,扁叶葱,原产东南亚。韭菜按照不同生长阶段级季节可延伸出:青韭,韭黄,韭苔,韭菜花。
常人知道韭菜能补肾强腰,治疗阳痿早泄,其实韭菜还 有安五脏,行血散瘀,充肺气,润肠通便的功能 ,可治胃中虚热,腹泻,吐血,跌打损伤等症。常食韭菜还有助于调理肝气,增进食欲,降血脂等功效。
藿菜指的是豆苗的叶子,是中国古代的“五菜”之一。我们经常能在古籍文献中看到它,比如《小雅·白驹》中“皎皎白驹,食我场藿”;《广雅·释草》中“豆角谓之荚,其叶谓之藿”;《春秋纬·考异邮》中“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荅”;《战国策·韩策》云“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
按豌豆苗来说, 其可利尿,消肿,止痛, 也为十分 健康 的食物。
薤和葱韭十分相似,从外观难以区分,不过薤主要是吃它的根,民间叫薤白,也叫藠头。它的根长得有点像蒜,颜色洁白,一般是独立的一整颗。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提到过藠头的吃法:"其根煮食、糟藏、醋浸皆宜",这种吃法流传至今,农民朋友种它就是为了用它腌制糖醋藠头,非常美味可口。 古人认为薤白苦,入心经,对应人体的心脏,常吃有利于保养心脏。
气味:辛,平,叶:温,根须:平。无毒。
主治:作汤,治伤寒寒热,中风面目浮肿,能出汗 。伤寒骨肉碎痛,喉痹不通,安胎,归目益目睛,除肝中邪气,安中利五脏,杀百药毒。根:治伤寒头痛,主天行时疾,头痛热狂,霍乱转筋,及奔豚气,脚气,心腹痛,目眩,止心迷闷。
各种蔬菜均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 有增食欲、充饥腹、助消化、补营养、防便秘、降血脂、降血糖、防肠癌等作用 ,故对人体的 健康 十分有益。
黄花菜——解毒清热
西红柿———凉血平肝
萝卜————下气消食
冬瓜———利湿消暑
藕—————消瘀凉血
丝瓜———利湿通络
蘑菇———解毒散肿
白木耳———滋阴润肺
山药———健脾固肾
“五菜为充”是人体机能营养的补充,能营养人体、充实脏气,使体内各种营养素更完善,更充实,每人每天应摄入蔬菜300 500g为宜。
2022-06-01
mcxzy 阅读 20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6:30:1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2. 《黄帝内经》所指的“五菜”包括葵、韭、藿、薤、葱。葵菜在古代通常指冬葵,现代有些地方称之为猪耳草或冬苋菜。葵菜具有明目、通窍、清热解毒、抗菌止痢、消炎退肿的功效,可主治急性肠炎、伤寒、扁桃体炎、便秘等,外用可治疗蜈蚣、蜂蜇伤。3. 韭菜,又称起阳草或扁叶葱,原产于东南亚。韭...

  • 五菜是指:韭、薤、葵、葱、藿。这些蔬菜在古代人们的饮食中起到了补充的作用,提供了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上内容均是根据《黄帝内经》中的记载,古代人们的饮食文化和健康观念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 1. 葵:古时的葵菜,不同于现今的秋葵,是一种表面粗糙、长有细毛的蔬菜。葵菜耐寒耐霜,四季可种,是古代冬季的主要蔬菜。它曾是农民的重要经济作物,被誉为“百菜之王”。葵菜营养价值高,可做菜可煮粥,全身可入药。如今,葵菜主要分布在湖南、四川、贵州、云南、江西、甘肃等地。2. 韭:韭菜...

  • 中国传统“五菜”是哪五种“五菜”指的分别是葵、韭、薤、藿、葱1、葵“五菜”里的葵可是百菜之王,不过它指的不是现今我们较为常见的秋葵,而是葵菜,一种通体粗糙、长毛的蔬菜。汉代乐府《十五从军征》中有一句:“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描述老兵回家后发现...

  • 五菜指的是葵、韭、藿、薤、葱这五种蔬菜。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其中“五菜为充”表明了这五种蔬菜在饮食中的重要地位。它们被认为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是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具体来说,葵菜又被称为冬寒菜或冬苋菜,其口感甘美,营养丰富。韭菜则...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