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泽泻汤简介

《金匮要略》卷中:泽泻汤处方泽泻15克白术6克功能主治治水停心下,清阳不升,浊阴上犯,头目昏眩。现用于耳源性眩晕。用法用量上药二味,以水300毫升,煮取150毫升,分温再服。摘录《金匮要略》卷中《圣济总录》卷一一二:泽泻汤处方泽泻升麻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决明子(微炒)大黄(锉,炒)黄芩(去黑心)甘草(炙)枳实(去瓤,麸炒)芍药各30克栀子仁人参赤茯苓(去黑皮)黄柏(去粗皮)细辛(去苗叶)白术各15克柴胡(去苗)120克桑根白皮(锉,炙)60克青葙子30克制法上药十八味,粗捣筛。功能主治治肝热目赤,视物不清,积年青盲,视不见物。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入生姜4克(拍破),同煎至150毫升,去滓,入芒消1克,食后、临卧温服,一日二次。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二王乐善方:泽泻汤处方泽泻40克,白术20克。功能主治蠲饮利湿。主素有痰饮内停,清阳不得上升所致。(美尼尔氏综合症)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王乐善方《普济方》卷一九三方名泽泻汤组成泽鸡3两(炒),知母2两,海藻2两,丹参3两,秦艽2两,木防己2两,猪苓2两(去皮),大黄3两,通草2两,青木香2两。主治寒热当风,饮多暴肿,身如裂,脉浮数。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制备方法上切。用药禁忌忌酢物。《圣济总录》卷六十七方名泽泻汤组成泽泻1两,细辛(去苗叶)1两,续断1两,秦艽(去苗土)1两,山芋1两,黄耆(锉)1两,防风(去叉)1两半,五味子1两半,生姜(切,焙)1两半。主治气虚,手足厥逆,三焦不顺。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1枚(去核),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临卧各1服。制备方法上为粗末。《圣济总录》卷八十五方名泽泻汤别名肾著散组成泽泻半两,桂(去粗皮)3分,白术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锉)1两,牛膝(酒浸,切,焙)半两,干姜(炮)半两,杜仲(去粗皮,锉,炒)

详见百科词条:泽泻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3:18:40 共403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2022-11-17
mcxzy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4-11 23:32:3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金匮要略》卷中:泽泻汤处方泽泻15克白术6克功能主治治水停心下,清阳不升,浊阴上犯,头目昏眩。现用于耳源性眩晕。用法用量上药二味,以水300毫升,煮取150毫升,分温再服。摘录《金匮要略》卷中《圣济总录》卷一一二:泽泻汤处方泽泻升麻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决明子(微炒)大黄...

  • 古籍中的大泽泻汤 《普济方》:[卷二十九肾脏门]肾实(附论) 散。每服四钱。水一钟。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大泽泻汤(千金方)治肾脏实热。多怒善忘。耳听不聪。四肢...《圣济总录》:[卷第五十一肾脏门]肾实 实热,多怒善忘。耳听不聪,四肢满急,腰背强直。大泽泻汤方泽泻(锉...

  • 故以姜、桂、术、草健脾和营卫,而驱邪外出,茯苓、泽泻导胃肾之余饮也。3.8 附注 茯苓汤(《千金翼》卷十九)。古籍中的茯苓泽泻汤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五]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而补中,胃反自立止矣。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注】胃反吐而...

  • 在中医理论中,头晕眼花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痰饮、气血不足、肝肾功能失调等。泽泻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被用来治疗这类症状。泽泻汤的主要成分包括泽泻、茯苓、白术等,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的作用。患者如果经常出现头晕眼花的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检查找出病因。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 咳逆,是一种咳嗽的病症,主要表现为气逆而引发的咳嗽。在中医古籍《医宗金鉴·痰饮咳嗽病脉证·泽泻汤》中有详细记载:“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这里的“咳逆”一词,注释为“咳逆,古咳嗽名也”,说明“咳逆”在古代中医文献中是一个专门用来描述这种因气逆而引发咳嗽的术语。在现代医学...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