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脾肺气虚证

脾肺气虚证,是指脾肺两脏气虚所表现的虚弱证候。多由久病咳喘,肺虚及脾;若饮食劳倦伤脾,脾虚及肺所致。

  【临床表现】久咳不止,气短而喘,痰多稀白,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声低懒言,疲倦乏力,面色晃白,甚则面浮足肿。舌淡苔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本证主要以咳喘,纳少、腹胀便溏与气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气之枢。久咳肺虚,肺失宣降,气不布津,水聚湿生,脾气受困,故脾因之失健。

  或饮食不节,损伤脾气,湿浊内生,脾不散精,肺亦因之虚损。久咳不止,肺气受损,故咳嗽气短而喘;气虚水津不布,聚湿生痰,则痰多稀白。脾运失健,则食欲不振,腹胀不舒;湿浊下注,故便溏。声低懒言,疲倦乏力,为气虚之象。肌肤失养,则面色晃白,水湿泛滥,可致面浮肢肿。舌淡苔白,脉细弱,均为气虚之征。2023-03-03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0:01:0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肺气虚时,表现为短气自汗、声音低怯、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容易感冒,甚至出现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这主要是因为肺主气,司呼吸,肺气虚则呼吸功能减弱。肾气虚时,可见神疲乏力、眩晕健忘、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等症状。此外,舌质淡、脉弱也是肾气虚的特征。肾不纳气时,呼吸会变得...

  • 肺气虚与脾气虚的鉴别主要在于病位和症状。肺气虚,病位在肺,表现为咳喘、痰液清稀,气短,活动时症状加重。其特征性症状包括易感风寒。相比之下,脾气虚病在脾,主要表现为纳差、腹胀、食后症状加重,大便溏薄或浮肿。若两症并发,即为肺脾两虚。肺气虚与心气虚的区分在于脏腑不同。肺气虚特有咳喘...

  • 脾肺气虚证由于脾肺两脏之气不足,脾的运化功能减退,肺之肃降无权出现的腹胀、便溏、食欲不振、咳喘和气虚证候。 病 因 心肺气虚证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气血不充,或后天脾胃虚弱,元气生化乏源,或热病汗出及吐下亡阴,气随汗泄,元气损伤过度而致气虚证。若久病咳喘,易耗伤肺气,思虑劳损,易损心气,正如《不居集...

  • 脾肺气虚证是指由于脾肺两脏气虚,出现脾失健运,肺失宣降的虚弱证候。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久咳不止,气短而喘,声低懒言,乏力少气,或吐痰清稀而多,或见面浮肢肿,面白无华,舌质淡,苔白滑,脉细弱。 脾肺气虚证,主要以咳喘,纳少,腹胀便溏与气虚证共见为审证要点。脾主...

  • 气短、面色淡白+气虚症状 肺气虚:咳嗽无力、气短而喘、动则尤甚、咯痰清稀、或有自汗、畏风、易于感冒+气虚症状。脾气虚:不欲食、纳少、脘腹胀满、食后胀甚,或饥时饱胀、大便稀溏、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面色淡黄或萎黄、舌淡苔白,脉缓或弱。......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