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黄帝内经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原文及其解释如下:
原文:
帝曰:善。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邪,愿闻始时何生?何始?何行?何出?岐伯曰:大气之始,源于太虚,生于元胎之纪,形而有生。
译文:
黄帝说:很好。我听说气聚合而形成形体,又因变化而产生正邪,我想听听开始时是如何生成的?是如何开始的?是如何运行的?又是如何出入的?岐伯说:大气的开始,源于太虚,生于元胎之纪,有了形体之后才有生命。

解释:
这段原文主要讲述了大气(即环境中的气息)的形成和作用。首先,黄帝询问了气的来源和形成过程,而岐伯则回答说大气的开始源于太虚,然后经过元胎之纪的变化,形成了有形体的生命。
这段原文的意义在于强调了环境对生命形成的影响。大气的初始状态是太虚,这是一种混沌的状态,也是一切生命的起源。然后,经过元胎之纪的变化,大气中产生了有形体的生命。这个过程揭示了环境和生命之间的紧密联系,也强调了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的背景:
1、《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五大古典医学名著之一。
2、它起源于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医学家岐伯与黄帝之间的对话记录。
3、《黄帝内经》以黄帝为名,是因为他是古代中国的帝王之一,被认为是医学之祖。
4、《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的重要基础,涵盖了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5、《黄帝内经》强调了人体内部各个器官和系统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6、书中还涉及了饮食、起居、劳逸等生活方面的注意事项,以及预防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等方面的医学理念。
7、《黄帝内经》不仅对古代中国的医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全世界的医学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书中还融合了哲学、天文、历法、气象等方面的知识,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9、《黄帝内经》的成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医学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10、现代医学研究和应用《黄帝内经》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提高医疗水平、促进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2023-11-06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06 11:32:2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译文:黄帝说:很好。我听说气聚合而形成形体,又因变化而产生正邪,我想听听开始时是如何生成的?是如何开始的?是如何运行的?又是如何出入的?岐伯说:大气的开始,源于太虚,生于元胎之纪,有了形体之后才有生命。解释:这段原文主要讲述了大气(即环境中的气息)的形成和作用。首先,黄帝询问了气...

  • 黄帝内经原文及译文如下:1、原文: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译文:邪气的产生,有的是由于阴阳之精气,从皮毛或孔窍侵入人体而发生的。如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是从皮毛侵入人体而发病的。有的是由于饮食不节,起居...

  • 黄帝内经原文:道法自然,形神合一。阴阳平衡,万物生长。天人合一,人体和谐。脏腑相通,经络畅通。译文及解释:黄帝内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中,“道法自然”意味着人的生活方式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尊重自然法则。在人体内部,“形神合一”指的是身体与精神的统一,两者相互关联...

  • 黄帝内经原文如下: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

  • 黄帝内经原文及翻译如下:1、《灵枢·本神》原文:故神者,所以为形也,形者,所以变化也;神者,所以为变化之官也。故气定则神舒;神舒则形正,形正则气行,气行则化已。翻译:所以说,神是形体存在的根本,形体是各种变化的基础。神是掌控变化的机关。因此,当气定时,神就会舒展。神舒展则形体...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