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时无意识抽动?是肝肾亏虚了,两穴一方帮你调理身体

常常收到患者的询问说,自己每次在进入半睡半醒的状态时,身体会突然抽动一下,然后从睡梦中惊醒,这时就会有一种失重感,像踩空了一样,偶尔一次倒没什么大问题,但如果比较常出现就要多加注意了。

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大自然中有风,有飓风,有龙卷风,而人体体内同样存在着风,体内的风呢,它也会化为气,然后流窜在我们身体里的各个地方。

身体里的风也是随时流动的,但当我们睡觉时,人体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这时体内的风还是在四处窜动,正因如此,它很容易引发肢体上的痉挛抖动。内生的风在体内不断的变动,各种大风小风在体内不断变换,这时那些体内风气比较多的人,自然而然就容易出现睡觉抖一下的情况。

中医上认为‘肝属木,木生风,肝为风脏,风气通于肝’,肝病可以生风,发生以动为特征的症状,肝阴虚时就很容易内生风,此外如果气血虚了,也很容易生风。又因‘肝主藏血,肾主藏精’,所以在中医上一般会把睡眠无意识抖动认为是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的表现。

在此,沈医生给大家介绍两个穴位,风池穴和太冲穴,风池穴在头额后大筋的两旁和耳垂平行处,属于足上阳胆经,多揉揉这个穴位,有很好的祛风效果。

太冲穴在足背,第一和第二的跖骨间前方的凹陷中,属足厥阴肝经,揉按此穴可达到平肝熄风、通络止痛和清热利湿的功效。

对于气血不足的症状,推荐大家参考药物补肝活血散,方中由藁本、白芷、石决明、天麻、防风、细辛、羌活、黄耆、菊花、当归、生地黄、黄连组成。

藁本可以除湿止痛、祛风散寒;白芷活血止痛;石决明有平肝潜阳、除热明目之功效;天麻平抑肝阳、祛风通络;防风、细辛和羌活在此发挥祛风除湿、散寒、解表发汗的作用;黄芪可以补气固表;菊花养肝明目、疏肝除热;当归补血并活血;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气血补足了,肝肾就不再亏虚,这时体内的风就被平息了,睡觉时无意识抽动的症状自然就会得到缓解。

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症状也不尽相同,沈医生提醒大家在病情严重需要用药调理时,一定要先找专业医师来辩证指导,切勿自行抓药,这样才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以便早日恢复身体 健康 。2022-07-16
mcxzy 阅读 34 次 更新于 2025-04-06 11:37:0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3. 专家指出,这种无意识的肌肉抽搐,即临睡肌抽跃症,是人在进入睡眠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4. 数据显示,大约70%的人出现过这种抖动,这种抖动通常发生在快速动眼期的睡眠阶段,与梦境中的感觉有关。5. 睡前身体抖动可能有多种原因。过度劳累、缺钙、肝肾亏虚等都可能导致这种现象。6. 如果抖动...

  • 1 过于劳累 这可能是大多数年轻人出现临睡肌跃症的原因,工作生活压力大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很容易发生,因此要保持好的心态,适当放松心情。2 缺钙 有可能是血钙低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亢进而痉挛抽搐。3 肝肾亏虚 如不是很剧烈,但频次较多,在中医上有可能是肝肾亏虚,气血不足。...

  • 其临床病因有过于劳累、工作压力大,长时间加班睡眠质量不好,势必造成精神紧张、睡眠质量下降,睡觉时就会出现肌抽跃现象。二、缺钙,低血钙导致肌肉神经兴奋性亢进,从而引起痉挛抽搐。三、肝肾亏虚,肌抽跃现象不是很剧烈,但频次较多,可能是由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引起。四、大脑病变,要注意,如果肌抽跃...

  • 此外,如果抖动次数不多但感觉深刻,或次数频繁但感觉轻微,这可能是气血不足或肝肾亏虚的表现。此时,应关注身体健康,必要时寻求中医调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伴随头痛或头晕等症状,应警惕脑部病变的可能。脑部退化、缺氧、细胞代谢异常或受伤后遗症等都可能导致此类现象。此时,应及时进行脑部CT或磁共振...

  • 3. 这种无意识的肌肉颤搐通常伴随着一种跌落或踏空的感觉,大约70%的人都有过这种现象。4. 偶尔的抖动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与打嗝或紧张时的肌抽跃类似。5. 抖动可能与劳累、压力、睡眠质量不佳有关,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精神紧张和缺钙。6. 频繁的肌抽跃现象可能是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的表现。7. 如果伴随...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