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副伤寒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防治本病?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消化道传染病。急性型为败血性疾病,慢性型为肠道发生坏死性肠炎及严重拉稀。
本病主要发生于2~4月龄的仔猪,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可从粪、尿、乳汁以及流产胎儿的胎衣和羊水排菌。主要经消化道感染。还可以通过交配和人工授精发生感染,有人认为鼠类可传播本病。
仔猪副伤寒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急性型(败血型):多见于断乳前后的仔猪。常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者,可见有精神不振,厌食,体温上升到41℃以上,腹痛,拉稀,呼吸困难,耳根、胸前和腹下皮肤有紫斑,多以死亡告终。病程1~4天。
②亚急性和慢性型:为常见病型。感染后症状较轻,病猪体温明显升高,逐渐消瘦,贫血,眼结膜炎或有脓性分泌物,排灰白色或黄绿色恶臭水样粪,混有血液或假膜,被毛粗乱,皮肤有痂状湿疹。病程持续可达数周,拉稀时发时停,终至死亡或成为僵猪。
治疗: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等对本病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但在多次使用一种药物易出现抗药菌株。因此,如遇大批发病时,最好将分离的菌株先做药敏试验,以选择最有效的药物。
预防:平时注意自繁自养,严防传染源传入;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卫生条件,增强仔猪抵抗力,常发猪群可注射副伤寒菌苗,饲喂添加抗生素的饲料。一旦发病,病猪应立即隔离,早期治疗,被污染的圈舍、场地、饲具等进行彻底消毒,垫草焚烧,病死猪应深埋或焚毁。
2019-03-03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1:41:0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仔猪副伤寒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类型。急性型的仔猪会表现出高热,体温可达40至41.5度,精神状态不佳,食欲不振,并且出现腹痛和下痢症状。排泄物为黄绿色且带有恶臭的稀便,这些症状会导致仔猪体重下降,耳朵和皮肤出现发绀现象。慢性型仔猪的症状包括高热,体温维持在41度左右,食欲不佳,周期性下痢...

  • 仔猪副伤寒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①急性型(败血型):多见于断乳前后的仔猪。常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者,可见有精神不振,厌食,体温上升到41℃以上,腹痛,拉稀,呼吸困难,耳根、胸前和腹下皮肤有紫斑,多以死亡告终。病程1~4天。②亚急性和慢性型:为常见病型。感染后症状较轻,病猪...

  • (1)急性型 出现败血症,多见于断乳后的仔猪。常突然死亡。如细心观察,可见精神不振和厌食症状,体温上升至41℃以上。病程稍长者可见有腹痛、腹泻及呼吸困难,耳根、胸前和腹下有紫斑,多以死亡告终。病程1~4天不等。(2)亚急性或慢性型 副伤寒是本病的常见病型。感染后症状较轻。病猪体温明显...

  • 一、小猪副伤寒的症状表现1、急性(败血)型多见于断奶前后(2~4月龄)的小猪,体温上升(41~42℃),拒绝饮食,立即死亡,耳根、胸部、腹下等皮肤处出现淤血紫斑,耳尖干性坏疸。后期见下痢、呼吸困难、咳嗽、跛行,1~4天死亡。发病率低于10%,死亡率可达20%~40%。2、亚急性型和慢性型较常见,似...

  • 急性型(败血型)表现为高热、食欲减退、腹泻、皮肤斑点和呼吸困难,病程通常2-6天。慢性型(结肠炎型)则类似肠型猪瘟,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便秘腹泻交替、消瘦和腹部疼痛等症状,病程可长达数周。在剖检时,急性型可见败血症变化,脾脏肿大且呈蓝红色,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出血。慢性型则有坏死性肠炎,...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