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穴位可治疗或缓解心动过缓?

心动过缓,又称心率过缓,是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类型。正常成人的心率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如果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有些患者平时的基础心率偏慢,在每分钟50~60次左右,甚至低于50次,平时有头晕、乏力、倦怠、精神差的症状。有些患者平时心率可表现为正常,心动过缓可突然出现,下降到每分钟40次以下,可出现头晕、一过性眼黑、乏力、心悸、胸闷、气短,有时心前区有冲击感,严重者可发生晕厥。还有些患者以头晕、乏力、晕厥的症状就诊,检查时可发现心脏间断出现长时间的停搏。治疗心动过缓,如果在积极纠正可逆转的原发病因并排除了药物的影响后,患者的症状不能逆转,则需要置入心脏起搏器。

中医针灸的穴位刺激方法,对心动过缓有治疗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穴位:

1、兴奋相关神经:

(1)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络穴,穴下为正中神经,研究表明,针刺正中神经,可以调整心率,有效治疗房颤、心动过缓。针刺时应出现轻微麻电感,并放射至中指尖为宜。

(2)极泉:手少阴经起始穴,穴下有腋神经,并靠近腋动静脉,针刺时为避免刺入血管,多从天泉斜刺,或极泉穴下2寸针刺,出现麻电感为宜。平时自我保健可以用手指弹拨极泉,亦出现麻电感放射至手中、无名和小指指尖为宜。

(3)膻中、鸠尾:膻中为心包之募穴,八会穴之气会,鸠尾为任脉之络,两穴其下临近于膈下,针刺可影响纵膈之内调控于心的自主神经,从而影响心率,但需要注意手法宜轻,不要刺激过大,手法过重,易导致心悸。并不建议用灸。

(4)心俞、厥阴俞、灵台:这些穴位或为心、心包之背俞穴,或在背部心之后壁附近,临近胸4-6脊神经经过位置,艾灸、针刺均有兴奋作用。

2、刺激动脉壁:

(1)太渊:手太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为桡动脉搏动明显处,针尖刺达血管壁,随血管搏动而针尖一跳一跳,可规律刺激血管壁,有调整血压,调节心率的作用。

(2)太溪:足少阴原穴,为胫后动脉搏动明显处,针法同上。

临床中,以第一类刺激为主,兴奋相关神经,提高心率,如果患者病程日久,伴有心悸,可加第二类穴位刺激,有助平衡心率。

内关穴和膻中穴2022-07-08
mcxzy 阅读 96 次 更新于 2025-04-17 19:26:0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络穴,穴下为正中神经,研究表明,针刺正中神经,可以调整心率,有效治疗房颤、心动过缓。针刺时应出现轻微麻电感,并放射至中指尖为宜。(2)极泉:手少阴经起始穴,穴下有腋神经,并靠近腋动静脉,针刺时为避免刺入血管,多从天泉斜刺,或极泉穴下2寸针刺,出现麻电感为...

  • 按揉内关穴可治疗多种病症,如手臂疼痛、头痛头晕、目赤肿痛、胸肋疼痛、心悸气短、哮喘发作、脘腹疼痛、恶心呕吐、呃声频作、妇人痛经等。尤其对于心率异常患者,按揉内关可使心率迅速恢复正常范围,对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均有调节作用。在心绞痛发作时,若身边无药无针,可同时用力按揉两侧内关穴,本...

  • 内关,神门比较好操作,劳宫穴

  • 伏兔穴,能够缓解心慌和心跳过速,同时还能补养心血。成年人正常情况下,心跳每分钟应在60-80次之间。如果在安静状态下心跳每分钟超过100次,这被称为心动过速,此时可以迅速用掌根按揉伏兔穴(位于大腿前面,正坐屈膝成90度,以手腕掌第一横纹抵其膝上中点,手指并拢压在大腿上,中指到达的地方即是此...

  • 在按揉承山穴时,若感到明显的胀痛,说明体内湿气较重。此时,持续按揉承山穴,不久便会感觉身体微微发热,这是膀胱经的阳气在发挥作用,帮助排出体内的湿邪。晚上容易抽筋的人,也可以通过轻按承山穴迅速缓解抽筋症状。除了缓解抽筋,承山穴在治疗腹痛方面也有独特之处。具体方法是:用拇指先轻后重...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