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的学术内容在辩证方面有哪些特点?

《伤寒论》发展了《内经》学说,确立以“六经”作为辨证施治的基础。六经辨证原是《素问·热论篇》根据古代阴阳学说在医学中运用而提出的辨证纲领。所谓“六经”是指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太阴、少阴、厥阴(三阴)六者而言。这是按照外感发热病起始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证状,并结合患者体质强弱的不同,脏腑经络的生理变化,以及病势进退缓急,加以分析综合得出的对疾病的印象。三阳指表、热、实证;三阴指里,寒、虚证。凡病之初起,疾病在浅表,出现热实现象的,如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者,属于阳证的便称太阳病。凡病邪入里,病情属于阳证,并表现胃中燥实,大便干燥、发热谵语、口渴、脉象洪而有力、舌苔黄厚的属热实在里,称阳明病。另一种既非表证,又非里证,证状表现为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寒热往来的半表半里状态,也属阳证范围,称少阳病。所谓三阴病,一般多是三阳病转变而来,特点是不发热,证状表现虚寒现象,如腹满、呕吐、腹泻、口不渴、食不下等称太阴病。如疾病出现脉象微细、四肢厥逆、怕冷、喜热饮,说明气血虚弱,称少阴病。还有一类疾病多因误治,呈现上热下寒,忽厥忽热,饥而不思食,或下利不止,手足厥冷,呈现寒热错杂现象的称厥阴病。上述按六经症候的分类并不是孤立的六种证候群,而是它和人体脏腑、经络、气化各方面都有机地联系一起进行观察认识的。从总的方面说,三阳表示肌体抵抗力强,病势亢奋。三阴病表示肌体抵抗力弱,病势虚弱。
2020-01-01
mcxzy 阅读 20 次 更新于 2024-10-05 21:14:3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