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常说到的脾虚,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脾虚是证型,不是病。只要在各种西医疾病中出现以下一系列症状,即可诊断为脾虚:1。脾气虚:腹胀少,食后腹胀严重,乏力、精神萎靡、气短懒懒、消瘦、肥胖浮肿、舌苔苍白。2.脾阳虚:大便稀稀,食欲不振,腹胀,腹痛不止,感温压,畏寒畏寒,四肢冰冷,外观无光泽或水肿,尿少或白带少,色清白,舌苔白。3.中气郁结:如慢性腹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4.脾不统血:多见于慢性出血,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鼻出血、皮下出血等。除了出血,还必须观察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要解释的话,和功能性病变有关,包括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一系列变化,具体机制还不清楚

脾开于口,所以人的食欲与脾密切相关,中医理论中口脾功能是统一协调的。所以脾的功能可以从口中体现出来。脾气大了,胃口大了,想吃东西。《灵枢脉度》中提到脾与口可辨五谷。所以脾虚无味,脾热入口甜,脾气失常入口腻。辛酸等现象。只有当你有足够的脾气时,你才能知道谷物的味道。所以脾虚可以从口中辨别。如果嘴里有异味,多半是脾失调所致。

呕吐:脾虚导致食欲不振,食物难以消化,腹胀满,胃气上升,导致呕吐。因此,当对饮食稍有疏忽时,就会出现呕吐,消化不良往往是脾虚所致。流口水:我们经常发现孩子流口水,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这种症状。这是因为脾气不好,不能很好的分散体液,导致口水流出。所以发现你的孩子经常流口水。如果不是出牙期,可能是脾虚脾气暴躁所致。胖舌:胖舌是夏季脾胃虚弱的典型表现,导致体内水分过多。这种情况大多是饮食造成的,主要是太冷,太杂,不健康。当然也是生活环境潮湿造成的。
2021-04-03
中医认为脾虚证是脾脏功能衰弱引起的病证,其症状比较复杂,临床表现为饮食减少、食后腹胀、喜温喜按、呕吐腹泻,出血等症状,另外也包括月经过多、闭经、四肢逆冷、小儿多涎等症状。根据1986年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修订的《虚证诊断标准》,脾虚证有以下五条,具备三条就可以诊断为脾虚证。1、大便溏稀;2、食后腹胀,喜温喜按;3、面色萎黄;4、饮食减退;5、肌肉消瘦无力或者是浮肿。2021-04-03
熬夜已经成为人类早衰的最大 ,熬夜会出现各种的连锁反应,作息的不规律性,导致自己的身体内分泌失调,器官衰竭,生物钟紊乱等。熬夜对于身体的脾来讲也是一个很大的危害,没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加重了脾的工作量,使它超负荷的运行。2021-04-03
脾虚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脾脏功能失调,多由于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腻、思虑过度、情志因素、药物等所致。脾虚外因是因为受寒、受凉,夏季过度的贪凉饮冷,内伤脾胃,人会腹泻,伤了脾胃阳气导致的脾虚。过度的饥饿也会造成脾虚2021-04-03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3:19:0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中的“脾虚”是指脾功能失调、功能减退、气血运输不足的一种状态。以下是关于脾虚的详细解释:一、脾虚的中医医学概念 脾主运化:在中医理论中,脾是人体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之一。它负责将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这些精微物质运输到全身各处,以供身体各器官使用。脾虚定义:当脾的...

  • 长期脾虚的人受脾运化能力的影响,不能将食物中的营养素吸收到人体中利用。人虚弱,消瘦,无力,无力,气血减弱,免疫功能下降。另外,这种人大部分四肢无力,脸色阴沉,出现无关的症状,所以要及时烹饪,多吃悲壮的食物来改善。脾虚的人会出现什么症状?1.手脚冰凉,脾脏的人经常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因为...

  • 脾虚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状况,尤其是在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由于脏腑尚未完全发育,再加上脾长不足,脾虚现象更为普遍。脾虚的典型表现包括面色苍白、肌肉松弛、食欲不振、发育迟缓、腹部胀满、腹泻、体力不支等。为了缓解脾虚,可以通过饮食调理,例如怀山老伯伯铁棍山药粥。制作此粥需要新鲜的怀山老伯伯铁棍...

  • 脾虚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脾气虚弱的状态。在中医理论中,脾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器官,而是一个包含多种生理功能的综合体系。脾的主要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生成气血,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体内水液代谢,保持体内环境的平衡;以及控制血液的正常运行,防止血液逸出脉外。此外,脾还...

  • 中医认为脾虚会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因此人们常常会感到频繁饥饿。即便与他人摄入相同的食物,你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会感到饥饿,因为脾虚使得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吸收不足,无法满足身体对能量的需求。脾虚还可能导致身体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体重减轻,体力下降,面色苍白,容易疲劳等。脾虚的人常常会感到身体虚弱...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