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福饮和归脾汤有什么不同?

归脾汤中有黄芪,茯苓,益气健脾效果好点。
七福饮主治气血虚亏,心神不安2016-08-26
七福饮和归脾汤在药物组成、功效和主治证候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1. 药物组成:七福饮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白术、人参、菟丝子、附子、五味子、炙甘草、肉桂、豆蔻、麦芽等组成,具有补肾益精、益气养血等功效。归脾汤则由黄芪、茯苓、白术、炙甘草、柴胡、桂圆、酸枣仁、龙眼肉等药物组成,主要用于治疗心脾气血两虚,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下血等问题。
2. 功效:七福饮的主要功效是补肾益精,益气养血,主要用于治疗肾虚亏损,气血不足,心神不宁等问题。而归脾汤则主要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补益心脾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心脾气血两虚,心悸失眠,食欲不振,崩漏下血等问题。
3. 主治证候:七福饮主要用于治疗肾虚亏损,气血不足,心神不宁等证候,如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神疲乏力,心悸失眠等症状。而归脾汤则主要用于治疗心脾气血两虚的证候,如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下血等症状。
总的来说,七福饮和归脾汤虽然都是中药方剂,但在药物组成、功效和主治证候方面存在差异。在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证候选择合适的方剂。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学诊断、治疗依据或指导建议。请您随时关注身体状况,切勿盲目用药或治疗,如遇病情变化或感觉任何不适,建议您及时向专业人士求助,可线上咨询医生,或者去线下医疗机构就诊。2023-09-11
从七福饮和归脾汤在组方上论区别,七福饮有熟地,指向肝肾精血不足
而归脾汤是龙眼、黄芪、茯神、木香、生姜、红枣,更侧重脾胃的气虚2018-05-21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1:59:0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由于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又由于血为气母,血虚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气虚症状,而且在中医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认为补血不宜单用血药,而应适当配伍补气药,以达到益气生血的目的。所以在治疗各种血虚的证候时,应结合健脾益气生血之法,如归脾汤、当归补血汤、圣愈汤等方剂,都体现了这一治疗思想。

  • 一、气虚:常用补肺汤,补益肺气;七福饮,补益心气;四君子健脾益气,补脾;用大补元煎,补肾气。二、血虚:用养心汤、养血宁心、补心血虚;脾血虚,用归脾汤补脾养血;肝血虚,用四物汤补血养肝。三、阴虚:肺阴虚,用沙参麦冬汤,养阴润肺。心阴虚,用天王补心丹,滋阴养心。脾胃阴虚,常给以益胃...

  • 当归、熟地各10g;言语不清或意识模糊者,重用石菖蒲、郁金各20g,加远志10g;若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者,可合补阳还五汤加减以益气活血通络;乱梦纷纭,心悸易惊者,可酌加远志、合欢皮、酸枣仁各10g,以宁心定志;瘀血已久,化热见呕逆者,可合橘皮竹茹汤加减以降逆止呕;肾虚遗尿者,可加淮山药、益智仁、桑螵蛸各10g,...

  • 心悸胸闷,舌淡、暗或有瘀点瘀斑,脉象沉、迟、细弱、结、代等;一般的症候有:心气不足,心血亏虚,心阳不振,心阴不足,心虚胆怯,心血瘀阻,痰瘀互结等;相应的常用方剂是:独参汤、炙甘草汤、人参附子汤,归脾汤,

  • 适用於思虑、用脑过度,睡眠不足,耗伤心血,或劳倦过度,损伤脾胃,气血不足,耳窍失养者。 主要表现为:耳聋暴发,耳鸣细尖,倦怠乏力,失眠、健忘,心悸怔忡,纳差、便溏,面色萎黄,舌淡白,苔薄白,脉细弱等。治疗宜补益心脾,升清聪耳。方药可用归脾汤、七福饮加减。常用药物如人参、黄芪、白术、...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