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定义 4 喉瘖·肺脾气虚证的症状 5 证候分析 6 喉瘖·肺脾气虚证的治疗 6.1 方药治疗 6.1.1 治法 6.1.2 方药 6.1.3 中成药 6.2 外治法 6.3 针灸治疗 6.4 饮食疗法 7 慢喉瘖患者日常保健 8 关于慢喉瘖 9 关于喉瘖 1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喉瘖·肺脾气虚证 1 拼音 hóu yīn ·fèi pí qì xū zhèng
2 英文参考 hoarseness disease with spleenlung qi deficiency patter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喉瘖·肺脾气虚证(hoarseness disease with spleenlung qi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肺脾气虚,以声嘶日久,高音费力,不能持久,劳则加重,喉黏膜色淡不红,声带肿胀或不肿胀,松弛无力,声门闭合不全,伴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纳呆便溏、面色萎黄,舌体胖有齿痕,苔白,脉细弱等为常见症的喉瘖证候[1]。
4 喉瘖·肺脾气虚证的症状 喉瘖·肺脾气虚证患者声嘶日久,劳则加重,上午明显,语言低微,高音费力,讲话费力,不能持久[2][1]。
检查咽喉粘膜色淡不红,声带肿胀或不肿胀,松弛无力,闭合不良[2][1]。
全身可见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纳呆便溏,面色萎黄,唇舌淡红,舌体胖,有齿痕,苔白,脉细弱[2][1]。
5 证候分析 因肺脾气虚,气不足以鼓动声门,声带松弛无力,闭合不良,故语言低微,讲话费力不能持久,甚则声嘶[2]。
劳则耗气,气更亏虚,故劳则加重[2]。
上午为阳气初升而未盛,故气虚者以上午症状明显[2]。
气少不达四肢,故倦怠乏力[2]。
脾运不健,故纳果便溏[2]。
唇舌淡红,舌体胖,苔白,脉虚弱均为肺脾气虚之证[2]。
6 喉瘖·肺脾气虚证的治疗 6.1 方药治疗 6.1.1 治法 补益肺脾,益气开音。
6.1.2 方药 可用补中益气汤加诃子、石菖蒲等治疗:补中益气汤可补益肺脾之气,加以诃子收敛肺气,利喉开音,配合石菖蒲通窍开音[2]。湿重痰多者,可加法夏、茯苓、扁豆等去湿除痰[2]。
补中益气汤(李杲《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加减处方:党参15克,北黄芪15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升麻15克,柴胡10克,法夏12克,诃子10克,石菖蒲10克。水煎服。
6.1.3 中成药 补中益气丸,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水蜜丸每次5~10克,水泛丸每次6克,每日2~3次。
6.2 外治法 含服铁笛丸或润喉丸[2]。
6.3 针灸治疗 取合谷、足三里等,用悬灸法,每日1次,每次15~20 min,或直接灸,每穴7~10壮[2]。
6.4 饮食疗法 胖大海冰糖茶:胖大海4~6枚,洗净放入碗内,加冰糖适量调味,冲入沸水,加盖焗半小时左右,慢慢饮用,隔4小时再泡1次,每口2次。
明矾拌橄榄:取橄榄12枚,明矾1.5克,先用冷开水将橄榄洗净,用刀将每枚橄榄切4~5条纵纹.再将明矾末掺入纵纹内,每 1~2小时吃2枚,细嚼慢吞,有痰吐痰,无痰将汁咽下。
无花果冰糖水:无花果30克,冰糖适量,煲糖水服食,每日1次,连服3~5日。
7 慢喉瘖患者日常保健 生活有节,以防劳累耗伤气阴,引致虚火上炎,加重病情。
减少发音,避免大声呼叫,以防损伤声带脉络,加重声带气血瘀滞情况。
禁食煎炒炙煿。禁忌烟酒 *** 。
及早防治急喉瘖,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8 关于慢喉瘖 慢喉瘖(chronic hoarseness disease)为病证名。又称久瘖(见《类证治裁》卷二)[1]。属喉瘖的一种[2]。是指以声嘶失音,日久不愈为主要表现的喉病[1]。即(肺)金破不鸣[3]。多见于成人,男性较女性为多,尤多见于教师、售货员、演员等职业者。久瘖多属虚证,宜滋养肺肾、益气养血。
《类证治裁》卷二:“失音大都不越于肺,须分暴瘖、久瘖。暴瘖多是寒包热邪,宜辛凉和解,肺虚伤风,喘咳声嘶,火邪伤肺,咽痛声哑;久病失音,气虚夹痰,宜滋肺肾之化源,咽干声槁,润肺为主。”
慢喉瘖与西医的慢性喉炎相类似[2]。可见于西医的声带麻痹、喉癌、慢性喉炎、喉部梅毒、喉部结核等[3]。
详见慢喉瘖条。
9 关于喉瘖 喉瘖(hoarseness disease)为病证名[3]。见《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是指以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为主要表现的喉病[1]。瘖同喑[3]。喉瘖即失音[3]。
《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瘖者,谓有言无声,非绝然之不语也[3]。”
临床上常可分为暴瘖、久瘖[3]。
此外舌瘖是由中风舌强转动不灵,语言謇涩,而喉咽声音如故[3]。
聋哑人因耳聋,不会说话,不属于喉瘖[3]。
2022-11-06
2 英文参考 hoarseness disease with spleenlung qi deficiency patter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喉瘖·肺脾气虚证(hoarseness disease with spleenlung qi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肺脾气虚,以声嘶日久,高音费力,不能持久,劳则加重,喉黏膜色淡不红,声带肿胀或不肿胀,松弛无力,声门闭合不全,伴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纳呆便溏、面色萎黄,舌体胖有齿痕,苔白,脉细弱等为常见症的喉瘖证候[1]。
4 喉瘖·肺脾气虚证的症状 喉瘖·肺脾气虚证患者声嘶日久,劳则加重,上午明显,语言低微,高音费力,讲话费力,不能持久[2][1]。
检查咽喉粘膜色淡不红,声带肿胀或不肿胀,松弛无力,闭合不良[2][1]。
全身可见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纳呆便溏,面色萎黄,唇舌淡红,舌体胖,有齿痕,苔白,脉细弱[2][1]。
5 证候分析 因肺脾气虚,气不足以鼓动声门,声带松弛无力,闭合不良,故语言低微,讲话费力不能持久,甚则声嘶[2]。
劳则耗气,气更亏虚,故劳则加重[2]。
上午为阳气初升而未盛,故气虚者以上午症状明显[2]。
气少不达四肢,故倦怠乏力[2]。
脾运不健,故纳果便溏[2]。
唇舌淡红,舌体胖,苔白,脉虚弱均为肺脾气虚之证[2]。
6 喉瘖·肺脾气虚证的治疗 6.1 方药治疗 6.1.1 治法 补益肺脾,益气开音。
6.1.2 方药 可用补中益气汤加诃子、石菖蒲等治疗:补中益气汤可补益肺脾之气,加以诃子收敛肺气,利喉开音,配合石菖蒲通窍开音[2]。湿重痰多者,可加法夏、茯苓、扁豆等去湿除痰[2]。
补中益气汤(李杲《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加减处方:党参15克,北黄芪15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升麻15克,柴胡10克,法夏12克,诃子10克,石菖蒲10克。水煎服。
6.1.3 中成药 补中益气丸,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水蜜丸每次5~10克,水泛丸每次6克,每日2~3次。
6.2 外治法 含服铁笛丸或润喉丸[2]。
6.3 针灸治疗 取合谷、足三里等,用悬灸法,每日1次,每次15~20 min,或直接灸,每穴7~10壮[2]。
6.4 饮食疗法 胖大海冰糖茶:胖大海4~6枚,洗净放入碗内,加冰糖适量调味,冲入沸水,加盖焗半小时左右,慢慢饮用,隔4小时再泡1次,每口2次。
明矾拌橄榄:取橄榄12枚,明矾1.5克,先用冷开水将橄榄洗净,用刀将每枚橄榄切4~5条纵纹.再将明矾末掺入纵纹内,每 1~2小时吃2枚,细嚼慢吞,有痰吐痰,无痰将汁咽下。
无花果冰糖水:无花果30克,冰糖适量,煲糖水服食,每日1次,连服3~5日。
7 慢喉瘖患者日常保健 生活有节,以防劳累耗伤气阴,引致虚火上炎,加重病情。
减少发音,避免大声呼叫,以防损伤声带脉络,加重声带气血瘀滞情况。
禁食煎炒炙煿。禁忌烟酒 *** 。
及早防治急喉瘖,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8 关于慢喉瘖 慢喉瘖(chronic hoarseness disease)为病证名。又称久瘖(见《类证治裁》卷二)[1]。属喉瘖的一种[2]。是指以声嘶失音,日久不愈为主要表现的喉病[1]。即(肺)金破不鸣[3]。多见于成人,男性较女性为多,尤多见于教师、售货员、演员等职业者。久瘖多属虚证,宜滋养肺肾、益气养血。
《类证治裁》卷二:“失音大都不越于肺,须分暴瘖、久瘖。暴瘖多是寒包热邪,宜辛凉和解,肺虚伤风,喘咳声嘶,火邪伤肺,咽痛声哑;久病失音,气虚夹痰,宜滋肺肾之化源,咽干声槁,润肺为主。”
慢喉瘖与西医的慢性喉炎相类似[2]。可见于西医的声带麻痹、喉癌、慢性喉炎、喉部梅毒、喉部结核等[3]。
详见慢喉瘖条。
9 关于喉瘖 喉瘖(hoarseness disease)为病证名[3]。见《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是指以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为主要表现的喉病[1]。瘖同喑[3]。喉瘖即失音[3]。
《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瘖者,谓有言无声,非绝然之不语也[3]。”
临床上常可分为暴瘖、久瘖[3]。
此外舌瘖是由中风舌强转动不灵,语言謇涩,而喉咽声音如故[3]。
聋哑人因耳聋,不会说话,不属于喉瘖[3]。
202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