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宜“甘”“酸”,少“辛”“辣”,防秋燥,暖督脉,守阳气

一、寒露
今日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
寒露节气之后,昼渐渐短,夜渐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广大地区已从深秋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人体的阳气逐渐收敛。
因此,寒露过后要避免受凉,头项腰背脚之督脉处要保暖,守护人体的阳气,预防疾病;少“辛”“辣”,宜“甘”“酸”,防秋燥伤肺而致咳嗽气喘诸病。

二、宜酸甘少辛辣 , 防秋燥
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 养生 理论,通过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中医理论认为:酸甘可以化阴,意思是说,酸味、甘味的食物相互作用可以起到生津滋阴功效,也就是酸性的和甜味的东西合在一起可以促进阴液的生长,而达到润燥的作用。秋季气候干燥,尤其是皮肤属于干性的人,多食酸和甘味的食物来预防秋燥病邪致病。

辛辣食材的感觉是尖锐而强烈.同时辛味食物大多发散,易伤津液而导致阴分不足产生燥病患。此类食物包括葱、蒜、韭菜、生姜、酒、辣椒、花椒、胡椒等等。另外,暴炒油炸易上火伤津耗阴化燥之食物不宜。此时多食生津止渴滋阴润燥的新鲜水果蔬菜,如清润的雪梨,滋阴的百合、雪耳等。

三、护督脉 , 守阳气
督脉,奇经八脉之一。见于《素问•骨空论》。督脉为阳脉之海,主要功能是统摄全身阳气及维系人身之气。十二经脉中的手三阳与足三阳均会于督脉,故有调整和振奋全身阳气的重要作用;同时因督脉由下向上,贯脊属肾,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阳经联系起来,统摄阳经的气血协调阴阳,对阳经的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周身经穴赋》:“督脉行乎背部中,兑端接兮 交从。素 在鼻兮,水沟疏通;神庭入发兮,上星 朦;囟会 身柱缥于神道兮,灵台穹窿;至阳立下,筋缩脊中;接脊悬枢,命门重重;歌阳关兮舞腰俞,愿长强兮寿无穷。”
督脉的循行,是起于下腹部从会阴出向后向上行于脊柱的内侧达到项后风府,风府穴进行到脑内上行到头部,在下行到鼻尖,所以督脉的病候多与诸阳经的病变有关。
寒露时节,我们通过日常的保暖方法如戴帽子、带围巾、穿保暖背心、穿袜子,另外还可以用艾条温灸背部督脉经穴、脊柱推拿按摩、中医药辨证施治等等的方法来护督脉、守阳气。
2022-07-09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18 06:37:5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因此,寒露过后要避免受凉,头项腰背脚之督脉处要保暖,守护人体的阳气,预防疾病;少“辛”“辣”,宜“甘”“酸”,防秋燥伤肺而致咳嗽气喘诸病。二、宜酸甘少辛辣 , 防秋燥 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 养生 理论,通过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中医理论认为:酸甘可以...

  • 1、在饮食上应遵守“滋阴润肺,少辛增酸”的原则,以适应寒露的气候特征。辛辣、刺激的食物容易引起肺燥,而秋季正是肺部最敏感脆弱的时候,所以秋天是最不适合吃辣的时节。2、防寒保暖: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就是最好的养身之道。另外,秋季是腹泻的多发季,做好腹部的保暖能有效预防腹泻...

  • 因此,秋季应多喝水以补充足够的水分。饮食应以“酸、甘、润”为主,少食辛温发散之品。中医学认为,酸、甘可化阴生津。在干燥的秋季,适宜多食酸、甘、润的食物,如雪梨、蜂蜜、甘蔗、牛奶等,以养阴、生津、润燥,缓解人体干燥症状。

  • 1、饮食养生:在饮食上应遵守“滋阴润肺,少辛增酸”的原则,以适应寒露的气候特征。辛辣、刺激的食物容易引起肺燥,而秋季正是肺部最敏感脆弱的时候,所以秋天是最不适合吃辣的时节。饮食养生,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有几点要特别注意:适当多食甘、淡滋润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

  • 2022年寒露交节的时间为10月8日15:22:16,这一刻标志着秋季的进一步深化。寒露时节,气候特点鲜明,我国广大地区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东北和西北地区甚至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在这样的气候背景下,养生的方法尤为重要。寒露时节的饮食应以“滋润生津,减辛增酸”为原则。为了滋养肺脏,...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