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喝一碗跟喝半碗药效一样吗?

一般来说是不一样的。看中药材分量,以及火候的掌控,但是你如果一样药量熬成半碗和熬成一碗应该差别不大。中医熬药有浓度的要求的,本质上来说,只要浓度合适,量不是什么问题,如题中所说,只需要半碗药的浓度是一碗药浓度的二倍即可。并且中药专业人员熬制与自己熬制,区别也很大,自己熬制因为火候控制不当等各因素,可能会大大减少药效。麻黄汤是个汉方,专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而紧。如张仲景记述:“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客观上,药店买回来的麻黄直接用电药煲煮很难煮出沫来,几乎没有。主观上安全意识不强,放松了要求,认为没有沫也没什么关系,事实是有的,只是麻黄的干药材浸泡一段时间再煮,很容易起沫。如果不浸泡开来直接煮,很难煮出沫来。并且麻黄不能以病套方,要脉证为先,细细辩证,医嘱做实,不能想当然,不能差不多,更不能逆脉证而来,也不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煮麻黄汤一定要脉浮紧才吃,心肾阳虚的人不要吃,煮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去上沫。如果是有喝中药需求,最好找中医看看,遵嘱医嘱,合理用药!

中医最大的优势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因此中医里把一些疾病它不是分散看,的,是把这个人作为整体观点来看。辨证论治就是根据患者所处的症型,来决定后续的治疗。中医里把一些疾病分为了很多症型,它不是一个固定的,不是一个单独的,不是一个把它割裂开来看的病,比如,在治疗上我们只有把它症状的诊断清楚后,后面的用药才会相应的进行,就是要说弄清楚到底是处于什么样的症,病人才能个性化的进行治疗,这时才是中医的优势所在。因此麻黄汤和一碗和半碗效果是否一样,好与不好,主要还是根据每个人体质的体质与吸收有关,没有一定说要怎么喝。

2023-01-17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3:32:4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原来是不在家里,出门去玩了。问家人说麻黄汤喝了几碗,回答说只喝了一碗,药效就是这么快。而且吃了麻黄汤还是睡的很好,不因为麻黄而有失眠现象。虽然八九日不解,不管病名是中风还是感冒,只要还是麻黄汤证,就用麻黄汤,这就是辨症论治。脉浮紧是太阳伤寒的脉象,按道理,应该会出现身体疼痛,为什...

  • 1. 中药熬制时间根据药材性质有所不同。例如,补益药如补中益气汤、四物汤或八珍汤,需要较长时间的熬制。在武火煮开后,改用文火慢熬约1小时,待药味出来后方可饮用。2. 解表药,如麻黄汤、桂枝汤和小柴胡汤等用于治疗感冒解表的药物,熬制时间相对较短。大火煮开后,文火煮约半小时即可。3. ...

  • 麻黄汤的用法其实相对是比较多的,很可以煮汤,将麻黄放水里面煎煮后,再用大火烧开,煮到水当中喝麻黄汤,这对于身体来说还是有比较多的,能够调节血压,帮助兴奋神经的作用,但在这里一定要注意食用量过多的可能,会引起我们的神经性的问题。对于今天所说的内容,大家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都可以留言一...

  • 2、解表药,如麻黄汤、桂枝汤,还有小柴胡汤,治疗感冒解表的药,熬的时间比较短,用大火煮开,用文火煮半个小时左右即可;3、温补药就是滋补的药,熬的时间就相对久,像膏方要熬两天两夜都熬不出来,甚至熬龟苓膏、阿胶膏、八珍膏、十补汤膏,都是要长期煎熬。此外,后下的药要煮开,倒药之前...

  • 4、帮助发汗,补气健脾:外感发热时服解表药如麻黄汤、桂枝汤、感冒冲剂等药物时,喝热米汤,可以帮助发汗、保护胃气,对身体的康复很有好处。米汤还有补气健脾的功效,送服健脾利湿及滋补性中成药,也有很好的效果。例如,可用小米汤送服香连丸,大米汤送服八珍丸、柏子养心丸、人参健脾丸等。现代医学认为,米汤中含有...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