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麻黄加术汤运用的一点心得

方歌曰:麻黄汤加四两术,寒湿在表微汗除。

麻黄三两,桂枝二两,杏仁七十粒,炙甘草一两,白术四两

用于外感风寒湿邪气,阳气痹阻,不通则痛之证。

《金匮要略》讲:湿家,身烦疼,发其汗为宜。身烦疼是寒湿痹阻于肌表的表现,寒痹肌表则无汗,阳气被遏。故用麻黄汤发汗,去在表之寒邪,加白术一味,既可随麻黄桂枝走表祛湿,又可以补中除内湿。在表寒湿邪气一去,营卫得通,疼痛自愈。

此方辩证要点在于邪在表,无汗。故,脉浮紧,舌苔白而厚(白则为寒,厚为有湿)。身体烦疼,不能忍受。 此证是风寒湿邪气进入人体的最初表现。

约十天前,家母忽患脚痛,看照片在膀胱经京骨穴附近,痛到不能履地,行走受限,出入家门都要我弟搀扶。打电话给我说,儿子能不能提前回来,哪怕回来一天就走,妈实在疼的不行,是不是痛风啊,是不是风湿啊,怎么一下就发作了。 此时方知道烦疼是何意,疼到心烦意乱,坐立不安。

看到痛在膀胱经上,就问母亲,是不是感冒了?答:感冒五六天了,没管。拍了舌苔照发过来,明显的舌苔白厚。我自己思虑,感冒日久,可能邪气入少阴,想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请教过师父, 师父一句点透:表症才有身体疼痛之证,邪气入里不会有疼痛。 疏方,麻黄加术汤原方,傍晚熬好药喝了一碗,睡前就可以走路,疼痛大减,可以说是覆杯而愈,不由的大赞中药之奇,师父妙手。2022-06-10
mcxzy 阅读 29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6:27:3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用于外感风寒湿邪气,阳气痹阻,不通则痛之证。《金匮要略》讲:湿家,身烦疼,发其汗为宜。身烦疼是寒湿痹阻于肌表的表现,寒痹肌表则无汗,阳气被遏。故用麻黄汤发汗,去在表之寒邪,加白术一味,既可随麻黄桂枝走表祛湿,又可以补中除内湿。在表寒湿邪气一去,营卫得通,疼痛自愈。此方辩证...

  • 麻黄加术汤的作用是发汗解表,散寒除湿,它是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加了健脾运气的白术,通过这种方式增加麻黄汤祛湿的功效。在日常临床应用中,麻黄加术汤可以治疗外感寒湿,表现的症状就是怕冷、发热、身体特别疼,还比较烦躁、身上没有汗、不觉得渴、吃饭也没有味道,这样的患者在平时应用中,可以应用麻黄...

  • 《成方便读》进一步解析,麻黄汤中的麻黄用于祛风发表,白术则除湿固脾,两者结合避免过度出汗。麻黄与白术协同作用,既能发汗又能行表里湿气。桂枝则助麻黄以调和营卫,杏仁则疏肺降气,引导白术作用于中焦。甘草则协调全身,确保汗出有度,表里兼顾。《古方新用》的见解中,麻黄、杏仁和甘草共同作用,发...

  • 白术与麻黄的配伍运用 白术与麻黄的配伍,可解表除湿,代表方为麻黄加术汤。《金匮》中提到:“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此方适用于太阳表湿证,胃寒,腰背酸痛,无汗,加之骨节酸痛严重,舌苔腻的情况。麻黄具有发汗作用,而白术也有一定的发汗作用。二者配伍,可避免麻黄过度发汗...

  • 不得白术健运脾气,则湿热虽以汗泄,而水谷之气依然复为痰湿,流薄中外矣。然术必生用,若经炒焙,但有健脾之能而无祛湿之力矣。【摘录】《金匮》卷上 麻黄加术汤的作用很多,对于一些病症真的是很有效果的,但是大家在服用的时候还是要多了解一些,看看自己是不是适合吃,避免造成身体不适。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