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的流传过程是什么?

《伤寒杂病论》原书16卷,成书后很快散失于战乱之中。至西晋王叔和重新搜集方得保存,但六朝隋唐时秘藏而不显,故唐代孙思邈有“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之叹。且后世史志所载书名、卷数等颇为纷乱。直到北宋经校正医书局林亿等校定,始有今传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前者专论伤寒,后者专论杂病。《伤寒杂病论》原书的全貌,已不可确知了。
2020-01-02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3:38:5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伤寒杂病论》之所以成为医学经典,不仅仅是因为其内容丰富,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张仲景对于医学的执着追求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远离疾病,重获健康。张仲景的医学成就不仅仅体现在《伤寒杂病论》这部著作上,他所倡导的医学理念和方法,对后世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

  • 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以其卓越贡献在中医学领域留下了深远影响。他出生于山东东平,被称为“东原”,并在公元219年去世后,其著作《伤寒杂病论》开始了流传之路。当时,书籍主要依靠手抄本传播,传播过程艰难。晋朝时期,《伤寒杂病论》的命运出现了转折,太医令王叔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这部残...

  •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

  • 公元219年,张仲景去世后,《伤寒杂病论》失去了原作者的保护,开始流传于世。在那个时代,书籍的传播依赖于手工抄写,过程艰难且耗时。晋朝时期,《伤寒杂病论》迎来了关键人物王叔和。王叔和作为太医令,在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这本书,并以极大的热情对其进行整理。他搜集了各种版本的《伤寒杂病论》...

  • 《伤寒杂病论》的流传与成就 东汉时期,名医张仲景留下了不朽的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然而,由于出版条件的限制,该书在民间流传缓慢,只能通过手抄传阅。晋朝时,太医令王叔和偶然间发现了这部著作,尽管书籍残缺不全,但他仍然全力搜集各种抄本,最终整理出《伤寒论》。这部书中记录了397条治疗方法...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