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头痛、耳鸣?两味中药泡水,健脾益气、利水祛湿,可除百病

接诊中遇到的患者,其 病因80%脱离不开痰饮水湿内停 。因此中医治疗疾病,常常离不开利水祛湿。
痰饮滞于肺,可致 喘咳咯痰 ;
痰饮阻于心,心血不畅,而致 胸闷心悸 ;
痰饮迷心窍,则可致 神昏,痴呆 ;
痰火扰心,则发为 癫狂 ;
痰饮停于胃,胃失和降,可致 恶心,呕吐,胃脘痞满 ;
痰饮在经络筋骨,则可致 瘿瘤瘰疬痰核 , 肢体麻木 ,或 半身不遂 ,或成 阴疽流注 等;
痰浊上犯于头,可致 眩晕,头痛,耳鸣 ;
痰饮凝结咽喉,则可出现 咽中梗阻 。
中医认为痰饮多由 外感六淫 ,或 饮食所伤 及 七情内伤 等, 使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津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液停滞而成。
肺、脾、肾及三焦与津液代谢关系密切,肺主宣降,通调水道,敷布津液;脾主运化水液,肾阳主水液蒸化;三焦为水液通调之道路。故肺、脾、肾及三焦功能失常,均可聚湿而生痰。
所以治疗痰饮水湿之症,往往离不开调理脾肺肾三脏和通利三焦。
泽泻汤,出自汉·《金匮要略》 ,由泽泻和白术两味中药组成。 泽泻 利水而不伤阴,使水饮下渗,清阳上升, 为君药 ; 白术 补土健脾以制水,助脾运化水湿,使水饮之源根绝, 为臣药 。方虽仅二味,但功专力猛,有千军不挡之勇。 两者合用,健脾益气、利水祛湿之效甚佳,被誉为中医治脾虚痰饮内停之良方。
朱先生,52岁,常发眩晕, 两目懒睁,双手颤抖 ,终日 昏昏沉沉,精神萎靡不振 。舌体胖大,齿痕明显,苔白滑根部腻。开方泽泻、白术,服药三天,周身似有汗出,眩晕顿觉减轻,自觉两目有神。服药十天,头目清爽,眩晕消失,精神状态得以改善。后加猪苓、茯苓、桂枝配合调理, 续用20天后,疾病痊愈 ,停药1年后回访无复发。
心下有痰饮,清阳被遏,不能养神,则头目冒眩,懒于睁眼;阳气不能充于筋脉,则两手发颤。舌体胖大异常,为心脾气虚。治以泽泻汤单刀直入,使饮去阳达,后加猪苓、茯苓将体内水湿导出,加桂枝增温阳化气之功。
曾女士,27岁,爱用冷水洗头,致 长期头痛,发作起来痛不欲生 ,四处寻医久治不愈。自诉食欲欠佳, 肢困体乏,头重如裹 。观之面黄肌瘦、舌淡苔白,舌体胖大,证属脾虚湿遏所致之头痛。
患者素体脾虚,又受外湿,故治以泽泻汤加川穹、甘草以治之,服药3天,反馈头痛症状已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续 用上方至一个月,诸症皆消,头痛痊愈 ,鉴于患者病程较长,后以泽泻汤巩固治疗一月,停药后两年未见复发。
汗出受风寒者,水湿内生,遏阻阳络,致头痛绵绵不休。若继用发散,则风去湿存,其病难愈,以泽泻汤渗利水湿,崇土健脾,以绝后患。
张先生,46岁,常有 心慌心悸 之感, 饮食后常感腹胀 , 下肢莫名水肿,乏力无神,头昏沉,无精打采,注意力难以集中 。观察发现,患者面色晄白,舌淡体胖,舌苔薄白,属脾虚湿滞,阻遏心阳之怔忡。开方泽泻、白术、桂枝,用药1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心慌心悸之症减轻,下肢水肿消失,效不更方,稍微调整下药量 续用1月,心悸水肿消失,腹胀症状亦消失。
水停心下,遏阻心阳,致发怔忡。所以治疗宜以健脾为主,方中重用白术。
高女士,21岁,经常 头晕耳鸣鼻塞 ,时不时发病,家人带其多方治疗,始终反复,尤其感冒后病情后加重或复发。患者饮食正常, 小腹凸出,常感胀满,气虚乏力 。观之舌苔白厚,齿痕明显。开方白术、泽泻、柴胡, 服药5天,耳鸣症状减轻,服药15天,眩晕症状、腹胀症状改善。 效不更方,上方调量后续用1月巩固治疗,停药后1年,未见复发。
心下有饮,上冒清阳,是以头冒目眩;浊阴踞上,清窍不利,其耳鸣、鼻塞;脾虚运化之力弱,则常感腹胀、小腹凸出。患者属脾虚湿停,郁于肝胆经脉所致。故重用白术以健脾除湿;泽泻淡渗利湿,使湿有去道;柴胡入肝胆为引经药,以使药力直达病所矣。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并非一方治百病,也不是一方行天下。 临床运用,常常会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加减化裁后使用 。因此,患者朋友们万不可死板硬套,盲目仿用。需要调理,可以将自己的情况详细说明后,经辨证后再进行调理。
2022-07-07
mcxzy 阅读 23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9:14:2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开方白术、泽泻、柴胡, 服药5天,耳鸣症状减轻,服药15天,眩晕症状、腹胀症状改善。 效不更方,上方调量后续用1月巩固治疗,停药后1年,未见复发。心下有饮,上冒清阳,是以头冒目眩;浊阴踞上,清窍不利,其耳鸣、鼻塞;脾虚运化之力弱,则常感腹胀、小腹凸出。患者属脾虚湿停,郁于肝胆经脉所...

  • 在家中常备的养阴好搭档,煲汤煮茶,能有效改善口干咽干,头晕耳鸣等症状。这两种药材是麦冬和沙参。麦冬具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特别适合对付口干问题,同时在通便方面也有不错的效果。在日常开方用药中,对于口干咽干、咽痛、口渴心烦、便秘等症状,常常会随症搭配使用麦冬。沙参也是养阴清...

  • 3. 头部是诸阳之汇,清阳之气本应上升至头部。然而,水湿的存在阻碍了清阳之气的上升,导致耳窍被痰湿水饮堵塞,引发耳鸣和眩晕。4. 张仲景曾提到一种针对水湿所致耳鸣的方子,名为泽泻汤,其主要作用是利水除湿。5. 泽泻是泽泻汤中的主要药材,具有甘、寒的特性,归肾、膀胱经,能利水、渗湿、...

  • 石菖蒲味辛温,具有芳香能化痰开窍的功效,常可用于湿浊蒙蔽清窍导致的耳鸣、耳聋问题,配合炙麻黄,麻黄宣肺行气,负责打通从肺到鼻窍,再到耳窍的通道,石菖蒲化痰湿,助开窍,使得耳鼻孔窍得通,痰湿得消,耳鸣、耳堵,鼻塞得到有效缓解。综合来看,麻黄和石菖蒲配合起来,一方面宣发肺气,另一方面化...

  • 处方:夏枯草10克,苦丁茶5克。用法:将夏枯草和苦丁茶一同水煎,取汁服用。备注:适用于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痛。推荐几个常用的中药单味药煎水喝:1. 天麻:具有镇肝熄风、平补肝肾的功效。对高血压伴有头晕耳鸣、面红易怒者,尤其是肝火旺者效果较好。长期服用有助于养身补肝肾,可作为日常饮品。2....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