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的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又名十二正经,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其命名是根据其阴阳属性,所属脏腑、循行部位综合而定的。它们分别隶属于十二脏腑,各经用其所属脏腑的名称,结合循行于手足、内外、前中后的不同部位,并依据阴阳学说,给予不同的名称。十二经脉的名称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表1)。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表1: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分布规律是:凡属六脏(心、肝、脾、肺、肾和心包)的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内侧的为手三阴经,分布于下肢内侧的为足三阴经。凡属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的阳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腰背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外侧的为手三阳经,分布于下肢外侧的为足三阳经。手足三阳经的排列顺序是:“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在后;手足三阴经的排列顺序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是: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的关系。其中,足太阳与足少阴为表里,足少阳与足厥阴为表里,足阳明与足太阴为表里。手太阳与手少阴为表里,手少阳与手厥阴为表里,手阳明与手太阴为表里。

2016-05-12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9:43:5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十二经脉具体指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这十二条脉络。这些经脉不仅连接着脏腑,还遍布全身,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十二经脉的...

  • 1.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2.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3.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4.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十二经脉在人体上左右对称分布,连接脏腑内外,沟通上下,肩负着运行气血...

  • 1. 肺经井荥输经合:少商为井,鱼际为荥,太渊为输,经渠为经,尺泽为合。2. 大肠经井荥输经合:商阳为井,二间为荥,三间为输,合谷为经,阳溪为合。3. 胃经井荥输经合:厉兑为井,内庭为荥,陷谷为输,冲阳为经,解溪为合。4. 脾经井荥输经合:隐白为井,大都为荥,太白为输,商...

  • 达到阴阳平衡,促进身体健康。例如,在申月膀胱经最为活跃时,应该适当增加水分摄入,促进排尿,预防泌尿系统疾病。总之,十二个月对应十二个经脉的关系,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也为现代人提供了科学的生活指导。通过顺应自然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促进自身的健康。

  • 十二经脉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内外关系,通过不同的经络相互沟通,形成了六对"表里相合"的关系。其中,足太阳与足少阴、足少阳与足厥阴、足阳明与足太阴构成了表里相合的配对关系。此外,手太阳与手少阴、手少阳与手厥阴、手阳明与手太阴也形成了表里相合的配对关系,体现了经脉之间的内外关联和相互作用。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