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中有什么药方

  足跟痛常见于老人,老人是足跟痛的高发人群,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足跟痛中药方,希望能帮到你。
  足跟痛中药方   老人年纪大了,身体毛病比较多,这里会痛、那里也会痛,其中,足跟痛是常见的毛病,老人如果长时间站立或者行走,就会感觉足跟底部会疼痛,久坐突然起立也会感到疼痛,严重的甚至脚跟都不敢着地,但是这种情况只要稍微活动就可以缓解。
  老人足跟痛主要是身体器官退化、病变引起的,比如骨皮下脂肪纤维垫退化变薄、根骨结节滑囊炎、跟骨骨刺等。
  下面为大家介绍老人足跟痛治疗偏方
  一、足跟痛熏洗方
  材料:白醋50升,夏枯草60克。
  做法:先将夏枯草放入锅里,加适量清水煎30分钟,然后去渣,将药汁倒入盆里,再加入白醋
  用法:趁热熏洗足跟患处20分钟,每天熏洗1次,坚持用7天。
  二、足跟痛外敷方
  材料:蜂蜜、白醋食疗,川芎30克。
  做法:将川芎研成细末,与等份的蜂蜜、白醋调成膏即可。
  用法:每天睡前用适量膏敷在足跟部位,次日清晨拿掉,连续用7天。
  偏方一、二可以同时使用,先熏洗足跟再外敷。
  三、红花活络酒
  材料:白酒500毫升,紫草9克,赤芍和当归各9克,红花15克。
  做法:将所有的药材放入白酒里浸泡,密封放7天,去渣剩药酒。
  用法:用药酒按摩足跟部
  老人足跟痛要注意下面几点
  1、不要长时间的站立或走动,要避免足部过度活动造成劳损,另外,有晨练习惯的老人要适当的减少运动量。
  2、避免穿硬低的鞋子。足跟疼痛再穿硬低鞋子的话会更加疼痛,老人要穿柔软一定的鞋子,可以用挖空的软鞋垫,减少痛点受压。
  足跟痛的原因   足跟痛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重体力劳动者、运动员、长期站立工作的人易患此病。中医学认为,“肾主腰脚”,足跟痛多与肝肾阴虚、局部血脉不通有关。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又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具体分析,造成足跟痛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个:
  跟骨骨刺:老年人足跟痛多和骨刺有关,跟骨结节处会有大小不一的骨刺,隆起的骨刺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劳损,会产生无菌性炎症。但足跟痛的程度与局部炎症反应的轻重有关,与骨刺大小无直接关系。
  足底脂肪垫萎缩:脂肪垫萎缩后,会使足跟缓冲震荡、防止摩擦的作用减弱,使足跟处更易受到损伤而有痛感。
  足底跖腱膜劳损:一些行走时间过长、负重过度的人会引起跖腱膜的劳损,出现局部无菌性炎症而有疼痛症状,部位集中于跟骨结节跖腱膜起点处。
  足跟痛的症状
  脚尖朝上脚后跟向下用力时,里面有针刺感觉;足跟外表皮红肿,用手碰触发热;长途步行后疼痛加重,走路时踩在石块上或下楼梯时,足部用力过猛会引起剧烈疼痛;足跟中央有一个压痛点,用手指触压疼痛剧烈。严重者每走一步都疼痛剧烈。如要确定是否骨刺,需拍片确诊。
2022-07-27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04 22:32:5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2. **足跟痛外敷方 - 材料:蜂蜜、川芎30克、白醋。- 做法:将川芎研成粉末,与蜂蜜和白醋混合成膏状。- 用法:每晚敷于足跟,次日早晨去除,连续七日。3. **红花活络酒 - 材料:白酒500毫升,紫草9克,赤芍9克,当归9克,红花15克。- 做法:将所有药材浸泡于白酒中,密封七天,过滤后取药酒。

  • 对于脚后跟疼痛的治疗,有多种药方可供选择。首先,透骨草、威灵仙、寻骨风等组成的药剂,每种30克,配合皂角刺、没药等,加2000毫升食醋浸泡,煎煮后浸泡患处并搓揉,早晚各一次,一剂可用2天,一个疗程30天。轻度疼痛患者一个疗程后可缓解,重度者需坚持2-3个疗程。另一种方法是使用陈醋1000毫升,...

  • 治疗方面,按摩疗法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按摩足跟部位可以缓解疼痛。药物治疗包括外敷万应如意膏、内服中草药等。具体药方如养肝汤、桂附八味丸等,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足跟痛。此外,还可以采用局部热疗、理疗等方法。如果上述治疗方法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足跟骨刺切除术、跟骨神经切断术等。中医治疗足跟...

  • 首先介绍一种外用疗法,配方包括吴茱萸和五味子各10克。将这些药材研磨成细末,然后放置在患足的鞋垫后跟处,上面再盖上两层软布,每日更换一次药物。临床试验显示,采用这种方法治疗足跟痛,大约在5天内就能见效,且有效率达到了100%。内服药物方面,可以使用由熟地25克,牛膝、木瓜、杜仲、枸杞、归尾...

  • 跟痛症,又称足跟痛,是骨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中医中,针对这类疼痛,通过中药熏泡的方法可以达到显著的疗效。以下是一个自拟的中药熏泡方,适用于治疗跟痛症:药物组成包括红花、威灵仙各20克,透骨草、千年健各30克,细辛6克,羌活、生川乌、生草乌、川牛膝、苏木各15克,乳香、没药各10克。将上述药材...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