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劳倦伤脾所致的发热,后世称为“甘温除热法”的方剂是

【答案】:E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所治病证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以致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李东垣《脾胃论》提出:“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即因烦劳则虚而生热,采用甘温之品以补元气,而虚热自退,为“甘温除热”法,补中益气汤为“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剂。2023-05-02
mcxzy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7:39:2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所治病证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以致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李东垣《脾胃论》提出:“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即因烦劳则虚而生热,采用甘温之品以补元气,而虚热自退,为“甘温除热”法,补中益气汤为“甘温除热”法的代表...

  • 气虚:劳倦伤中损伤脾胃为主要病理过程,劳伤为气虚性发热的主要诱因。血虚:侵性疾病长期损害心、肝、脾等脏器,或因多种原因导致血量过多丢失,引发血虚性发热。气滞:七情不畅,肝气失调,导致经脉郁滞,情绪波动可引发热势变化。宿食:食积中焦,尤其在小儿脾胃功能较弱时,较易引发发热。瘀血:瘀血形...

  • 李东垣身处战乱年代,受张元素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学术思想的影响,突破前人框框,创立了「阴火」学说,为治疗假热症拓展了更广的思路,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由于「阴火」临床上见症错杂,且易与阴虚火旺,阴盛格阳等假热症相混,本文对此加以论述,以便临证时能虚实寒热分明。 病理基础...

  • 中卷深入探讨了气运、饮食劳倦和热中证等专题,强调了内伤脾胃可能导致的各种病症,并对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等经典方剂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述了它们的主治应用和配伍变化。下卷重点讨论了脾胃虚损与各脏腑、九窍的关系,以及治疗饮食伤脾的方法,如补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汤、益气活血汤和升阳除湿汤等,...

  • 若饮食、劳倦内伤脾胃,则会导致谷气不能得到运化,水谷精微不得以输布,谷气溢流至下焦,蕴为湿热,从而造成少阴阴火上冲,而出现一系列阴火症候,如纳呆、胸满,长期低热,二便不调,多唾口燥,或齿衄,口疮长期难以愈合等。关于阴火产生的机理,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之甚详。他说:脾胃既虚,不能升浮,为阴火伤其...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