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佗临床各症验方中关于缺铁性贫血的有哪些?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血红素的合成所引起的贫血。是一种症侯群,而不是一种疾病。多由于需铁量增加而摄入量不足、慢性失血或胃酸不足、慢性腹泻、小肠吸收不良等影响铁的吸收所致。临床表现可见皮肤黏膜苍白,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眼花,或有口腔炎、舌炎、浅表性胃炎等;属于中医学“虚劳”、“萎黄”、“黄胖”等范畴。治疗方法一般为健脾和胃,养血益气,并同时补铁等。绛矾丸【原料】绿矾90g(煅红),苍术90g,厚朴、陈皮各30g,大枣120g。
【制法】各研极细粉末,制成丸剂,如绿豆大,每次1.5g(约20丸),月服3次。相当于每日服绿矾0.6~1.8g。服药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疗程8周。
【主治】健脾燥湿,补血和胃。治疗缺铁性贫血。
【验效】王氏用绛矾丸、绿矾补血丸、绛枣丸共治缺铁性贫血500例,分组观察,并与硫酸亚铁组相比较,结果3组绿矾制剂与硫酸亚铁组疗效基本相似,但以绛矾丸组(50例)疗效最佳(P<0.01)。副反应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少数患者出现纳呆、呕吐或胃痛。
【注意】忌饮茶。孕妇、消化道出血者忌服,胃弱者慎服,如出现副反应,需停药观察。
健脾生血丸【原料】潞党参、茅苍术、陈皮、生鸡内金、六神曲、醋煅针砂、煅绿矾各30g,米醋1500g。
【制法】前六味分别研为细末,红枣煮热去皮核。将绿矾、米醋置砂锅内溶化后放入枣肉,煮烂,浓缩,再入药末,捣和为丸。日服3次,每次1g,白开水下。
【主治】健脾和胃,补铁生血。主治缺铁性贫血。
【验效】吴氏在数十年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基础上,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提高,组成此方。
黄苠乌梅饮【原料】黄芪30g,乌梅12g,党参15g,白芍12g,桂枝6g,制首乌15g,五味子6g,甘草6g,醋煅代赭石30g。
【制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连服3个月。
【主治】益气生血,甘酸养胃。治疗缺铁性贫血。
【验效】脾阳虚者加附子理中汤加减;心脾两虚者加归脾汤加减;气阴不足者加生脉散加减;脾肾阳虚者加仙茅、淫羊藿、巴戟天;纳谷不香,脘腹胀满者加白豆蔻、木香、陈皮、砂仁;经来量多加蒲黄炭、煨木香、炒阿胶;湿浊中阻或宿食壅滞者,先用平胃散、保和丸等,邪尽再用原法。共治疗缺铁性贫血75例,显效55例,有效20例。
【注意】忌服或少服茶、咖啡等碱性食物,防止铁的吸收率降低。2019-02-03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9:20:2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主治】益气生血,甘酸养胃。治疗缺铁性贫血。【验效】脾阳虚者加附子理中汤加减;心脾两虚者加归脾汤加减;气阴不足者加生脉散加减;脾肾阳虚者加仙茅、淫羊藿、巴戟天;纳谷不香,脘腹胀满者加白豆蔻、木香、陈皮、砂仁;经来量多加蒲黄炭、煨木香、炒阿胶;湿浊中阻或宿食壅滞者,先用平胃...

  • 【验效】本方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脾肾阳虚型,症见面色咣白无华,形寒肢冷,气短乏力,纳少便溏,下肢浮肿,齿衄,或皮肤紫斑色淡,舌淡胖,脉芤或沉弱。临床观察80例,偏脾阳虚者加用理中汤;偏肾虚者加用补骨脂、肉苁蓉、琐阳、菟丝子、紫河车粉等,如肾阳虚明显者加鹿角片(先煎)15g。基本治...

  • 【验效】:治疗白癜风33例,男15例,女18例:年龄16~60岁;发病部位头面部3例,躯干16例,四肢对称性14例。结果:治疗1到2个疗程后观察,治愈11例,占33.4%;3个疗程治愈19例,占57.6%;经治3个疗程无效者3例,占9%,总有效率为91%。随访1年有2例复发,再次用药后3个月内治愈。4. ...

  • 【验效】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33例,年龄24~38岁,继发性不孕14例,原发性不孕19例。治疗结果:治愈(子宫、输卵管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通畅或妊娠)20例,占60.6%;显效(子宫、输卵管造影显示一侧通畅,一侧通而不畅)7例,占21.2%;无效6例,占18.2%:总有效率为81.8%。艾附暖宫丸加减方...

  • 仙茅、淫羊藿各15g,枸杞子、菟丝子、肉苁蓉、巴戟天各20g。【制法】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28日为1疗程,用3疗程。【主治】补肾益精,活血化瘀。主治功能性不 症。【验效】阴虚火旺加服知柏地黄丸;肾气不足加鹿茸1.5~2g,红参10g。治疗189例,治愈147例,好转28例,无效14例。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