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湿气重有什么症状

  脾虚湿气重有什么症状   消化道:便秘or大便稀溏。从消化道上来讲,脾虚导致的病症一般有:食欲不振,偏食挑食;口中无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肌肉:肥胖or消瘦。脾主肌肉,所以脾虚的人会感觉全身乏力,出汗多,气短。另外眼皮属于“肉轮”,脾虚会觉得眼皮沉重,似乎抬不起来,下肢容易水肿。身体太瘦,是因为脾虚不能运化,难以吸收。而肥胖是因为脾虚生湿,湿气难以运化,淤积在体内。脾湿肥胖往往是肚子肥胖。
  妇科:白带过多or过少。女性因为妇科炎症,也往往会引起脾虚湿重。白带过多、月经量过多或过少都可能是脾虚引起的。月经量过少是因为脾虚引起的气血不足,子宫内膜生长太薄;月经量过多是因为脾虚不能固摄经血。
  脾虚湿气重如何调理   1、饮食调理
  益脾粥:熟枣仁250克,鸡内金10克,干姜粉60克,生白术120克,先将白术、鸡内金文火焙干,碾成细末,共入干姜粉和枣肉捣为泥,制作成约20克的小饼,放烤炉烘干,每次一个,可空腹时当点心食用(应细嚼慢咽)。
  薏仁茶:脾虚湿气重的人可以喝薏仁茶来调理,方法是:取亦舒堂薏仁茶一小包,玻璃杯注沸水200ML左右,待茶叶侵泡3-5分钟即可品饮,每日一至两次即可有效祛湿。亦舒堂薏仁茶采用薏米仁、赤小豆等精制而成,祛湿健脾效果极好。
  2、按摩调理
  建议平时可经常摩腹,特别是胃脘部。轻轻地磨动而不是揉,用手掌的温热即可帮助刺激胃的消化功能,以此呵护脾阳。
  脾虚湿气重不能吃什么
  田螺。性寒,味甘咸,有清热解暑作用。正因其性质大凉,《随息居饮食谱》中才明确告诫:“多食寒中,脾虚者忌。”
  螺蛳。性寒,味甘,虽有清热作用,但对脾胃虚寒之体则不相宜。正如《本草汇言》中指出:“此物体性大寒,善解一切热瘴。胃中有冷饮,腹中有久泄不实,不宜食之。”姚可成《食物本草》亦说:“多食令人腹痛不消。”故凡脾虚者,法当忌食之。
  蚌肉。性寒,味甘咸,能滋阴、清热,但脾虚之人不宜多食,食之易伤脾胃阳气。所以,清代食医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告诫:“蚌,甘咸寒。多食寒中,脾虚便滑者皆忌。”
  牡蛎肉。性质微寒,味甘咸,虽有滋阴养血作用,但多食久食则导致脾胃虚寒,加重消化系统慢性疾病的病情,凡因脾虚所致的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症、慢性腹泻者均忌多食。清·黄宫绣还说:“脾虚精滑者忌。”
  脾虚湿气重的人,日常还要注意避免过度贪凉,包括猛吹空调、过量吃冷饮,运动是祛湿健脾的好方法,不妨坚持慢跑,增强体质。
2022-11-15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9:15:3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大便不成形:排便时大便质地松散,不成形,有时可能伴有粘腻感。 身体困重: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容易疲劳。 肥胖:湿气重可能导致体内水分代谢不畅,从而引起肥胖。脾虚的症状: 饮食减少:食欲不振,食量减少。 胃脘满闷:胃部感觉胀满不适。 大便溏泻:排便时大便质地稀软,甚至如水样。 恶心呕吐...

  • 1. 消化道症状:脾虚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出现问题,表现为食欲不振、偏食挑食,以及口中无味。由于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重要作用,许多胃肠道疾病都可能伴有脾虚。2. 肌肉症状:脾虚的人可能会感到全身乏力,出汗多,气短。由于脾主肌肉,眼皮也会感到沉重,似乎抬不起来。此外,下肢容易水肿,身体过于消...

  • 1. 脾虚湿气重的症状:脾虚湿气重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证型,患者通常会出现疲劳、食欲减退、腹胀、大便稀溏、身体沉重等症状。这些症状多与脾脏功能虚弱,无法有效运化水湿有关。2. 适合的药物:治疗脾虚湿气重的常用中成药包括香砂养胃丸、参苓白术散、健脾丸等。这些药物中通常含有茯苓、白术、黄芪等中...

  • 1. 症状表现 脾虚湿盛证的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溏等。患者常常感到身体沉重、困倦,且可能出现面部油腻、舌苔厚腻等表现。这些症状主要是因为脾脏功能减弱,无法有效运化体内的水湿,导致湿气内蕴。2. 成因 脾虚湿盛证的成因多与生活习惯有关。长期饮食不规律、过食生冷、缺乏运动等不良...

  • 1. 脾胃虚弱可能导致体内湿气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引发一系列身体反应,这时需要及时治疗。2. 脾虚、气虚和湿气重的症状包括:舌苔变厚、变白,舌头有齿痕,食欲不振,腹胀,体重增加,大便不成形或便秘。3. 脾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新陈代谢减慢,可能导致肥胖。4. 排便时粪便不成形、稀薄,可能提示...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