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肾与脾胃的关系是怎样的??

理论上说: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所以肾与脾胃是相互资助、相互依存的。肾的精气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才能不断充盈和成熟,而脾、胃转化水谷精微则必须借助于肾阳的温煦。故有“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之说法。
病机上说:如果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则会出现腹部冷痛、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及水肿等脾阳虚的证候;如果脾阳虚,日久则会导致肾阳虚,脾肾阳虚则导致肠道传送无力,使大便艰涩、排出困难 ,伴有腹中冷痛,四肢不温,腰膝酸冷等症。2007-01-18
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肾阳不足,不能温煦
脾胃之阳,使脾阳不振,或脾阳久虚,进而损及肾阳,引起肾阳亦虚,二者最终均可导致脾肾阳虚。临床上主要表现在消化机能失调和水液代谢紊乱方面。
①消化机能失调:由于脾肾阳虚,脾失健运,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不化,而生泄泻。如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阴寒极盛,发为五更泄泻。故曰:”肾泄者,五更泄也。其原为肾阳虚亏,既不能温养子脾,又不能禁固于下,故遇子后阳生之时,其气不振,阴寒反胜,则腹鸣作胀,泻去一、二行乃安。
②水液代谢紊乱:脾胃虚不能制水,水湿壅盛,必损其阳,故脾虚及肾,肾阳亦衰。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胃,脾阳益虚。脾胃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水无所主而妄行,则水液潴留,泛滥为患,出现水肿、小便不利等。2007-01-18
肾是你的先天之本,先天之本若是不足,后天不得以继,脾为后天之本,后天调养不好,先天必定不得充养,他们相互依托,先天之本是后天的基础,后天为先天不断提供滋养!
同时肾是机体的阴阳之本,脾向全身运送水谷精微,胃化生水谷,脾胃互为表里!2007-01-18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4-11-14 12:33:3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所以肾与脾胃是相互资助、相互依存的。肾的精气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才能不断充盈和成熟,而脾、胃转化水谷精微则必须借助于肾阳的温煦。故有“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之说法。

  •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之键运,化生精微,须借助于肾阳的推动,故有“脾阳根于肾阳”之说。肾中精气亦有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补养,才能不断充盈和成熟。 因此, 脾与肾在生理上是后天与先天的关系,它们是相互资助,相互促进的。 在病理上亦常相互影响...

  • 脾与肾的关系体现在先后天之本和运化方面。脾为后天这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二者相互资助,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共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脾主运化,其吸收转输的水谷精微,可以充养肾精;而脾之运化功能,又必须依赖肾阳的温煦,才能健运。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液代谢,两脏在水液代谢过...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