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熵荐书:《零起点学中医》和其中的“八纲辩证百字诀”

中医的学习如环无端,无论是科班,还是爱好者,学习、读书时都难有个下手的地方。尤其是没有老师的朋友,更是一筹莫展。没事,我先鼓励一下大家。看一下这些医生的名字:吴鞠通、徐灵胎、王孟英、许叔微、陆渊雷、张锡纯……这些医生都是通过自学,成为一代名医的。选择好的医书,“宁涩勿滑”地仔细学习,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就一定会收到理想的效果。从今天开始,澄熵将接续《书单》,和大家介绍一些好的中医书籍。

上个月,我到北京有幸拜访到天下无疾老师,当年正是他的著作《零起点学中医》将我领入了中医学习的大门。老师告诉我,中医的学习是结合脑、心和身体的过程。我们用大脑来记忆知识、用心去感受和觉察、用身体练习以达到熟练。尤其是心的作用,能够让我们通过两种相通的感觉体会古人传授的经验。比如脉诊中的芤(kōu)脉,这种按之宽大而中间有空虚感的脉搏,好似手指触按葱管。于是我们就很快体会并记住了这一脉象和脉证。所以,老师在开篇就谈到了“以体处之,以心验之”的中医入门方法。从而引出了12堂中医体验课:

第一讲 初识中医

第二讲 中医思想之谜——阴阳五行

第三讲 人体生理之谜——脏腑经络

第四讲 人体病理之谜——正邪之争

第五讲 中医诊法之谜——望闻问切

第六讲 中医辩证之谜——八纲辩证

第七讲 中药性味之谜——四气五味

第八讲 中药配伍之谜——君臣佐使

第九讲 名医成就之谜——医案解读

第十讲 针灸奇效之谜——经脉原理

第十一讲 针灸奇效之谜——经络辩治

第十二讲 再识中医

通过薄薄180页,无疾老师循着理、法、方、药、案、针的线索层层递进,有浅显易懂之方法,有循序渐进之次第,有提纲挈领之重点,有前后呼应之案例。将“阴阳之情趣、脏腑之形象、正邪之高下、诊法之精微、方药之性味、针灸之奥理娓娓道来,别有一番风韵。尤其辩证一章,要诀百字而融脏腑辩证之大略,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堪为全书点睛之笔。”

在第六讲“八纲辩证”一章,无疾老师将既往的教学经验,总结成一套容易理解的辩证方法,在这里简单介绍给大家:

先辩病性,再辩病位。病性为虚实,病位在五脏。

虚证要点:

气虚乏力倦懒言,血虚目涩多梦浅;

阴虚舌小细盗汗,阳虚清冷无力寒。

气虚:乏力、疲倦、懒言、脉沉无力;

血虚:失眠(多梦)、目干涩痛、女性月经量少色淡;

阴虚: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体瘦,少苔少津,脉细;

阳虚:畏寒喜暖、四肢清冷、大便溏稀、小便清长、舌淡、多津液、脉沉迟无力。

实证要点:

热红黄数寒清寒,痰湿困重舌便黏;

风动歪斜善走窜,气滞胀满瘀紫暗。

寒证:形寒肢冷、常年不温、脉沉迟;

热证:面赤、身热、心烦、舌红、舌苔黄、脉数;

痰湿证:头重如裹、四肢困重、大便粘腻、舌苔腻;

燥证:口干渴、大便干燥;

风证:震颤、歪斜、走窜;

气滞:胸闷、腹胀、肋下胀满、喜叹气;

血瘀:口唇色紫暗,舌有瘀点或瘀斑,舌下静脉青紫粗大。

病位要点:

肺病不外咳痰喘,心病心悸痛失眠;

脾病消化食欲减,腹胀腹痛大便难;

肝怒脉弦胁胀满,肾在腰膝小便艰。

肺:咳、喘、痰;

心:心悸(心慌)、失眠、心痛;

脾:纳呆(食欲不振)、腹胀、腹痛、腹泻、便秘;

肝:两胁(肋下)胀,脉弦;

肾:腰膝酸软无力、小便异常、性功能方面异常。

无疾老师通过“百字诀”结合案例分析带领读者进行最基础的思维训练。日后所有的灵活变通都需要以此为基础。从这一个固化的模式出发,是学习中医临床思维的一条捷径。

我们再举书中所载“口腔溃疡”一案:

李某,男,54岁,干部,口疮反复发作1年。2002年5月6日初诊,观其以前所用之方剂多以清热泻火及滋阴降火为主。现患者表现为面色暗黄,唇内及颊部有数个绿豆大小溃烂面,色白黄,周围微红不肿,自述进食时疼痛,伴口干不欲饮,全身困重乏力,时便溏,睡眠差,舌质淡红,苔白厚,脉细弱。追问病史,患者近1年来,工作压力大,经常失眠。

无疾老师写到:口疮经久不愈,反复发作者,多与肝、脾、肾三脏有关。长期肝郁气滞,火从内生,即可循胃经上行,发为口疮;脾气不足,推动无力,停滞之痰湿饮食郁积化火,亦可上行为病;若阳虚体质者,肾阳不足,火少无力温暖脾土,亦可见到典型的上热下寒表现,出现口疮。

无疾老师辩证过程:

1.首先看主症“唇内及颊部有数个绿豆大小溃烂面,色白黄,周围微红不肿,自述进食时疼痛”。溃疡创面颜色较淡而不红,肿痛不明显,提示病性多属虚而非实热。

2.再看兼症“口干不欲饮”。口干为上部缺水,原因有二:一是水量不足,或因实火力猛,水被消耗;或阴虚火从内生,水更不足。这两种情况下,口干皆欲饮。二是水量充足,但无法运抵口舌,多因无力化水生气。虽然缺水口渴,但水量实际不少,饮水后负担进一步增加,气虚不化越发严重,所以口渴但不欲饮。

3.继续看全身表现“全身困重乏力,时便溏,睡眠差”。结合辩证要点“气虚乏力倦懒言,血虚目涩多梦浅”、“痰湿困重舌便黏”、“心病心悸痛失眠;脾病消化食欲减,腹胀腹痛大便难。”可知患者为气血两虚,以气虚为主;兼见湿邪;病位在脾、心。最后看舌脉“舌质淡红,苔白厚,脉细弱”。与前面分析所得结果如出一辙。

4.治疗方案宜以健脾益胃为主。医生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方略)。

5.纵观过程,关键处首在辩证,次谋治法,再图方药。思路清晰,依次展开,想继而步入中医之门,何难之有?对反复口腔溃疡医案勤加收集整理,牢记辩证要诀加以分析,即可知口疮之病,诊察要点何在,治疗靶点如何寻找,常用方药如何运用。临证之问题亦可借此而有所得。

类似“八纲辩证百字诀”这样有条理、有重点、浅显易懂的章节比比皆是:

1.常见体质类似气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湿盛等9种体质的养生宜忌建议、常备中药和成药、特效经络;

2.实证、虚证用药的常用100味中药的用药示例;

3.医学学习的循序渐进三阶段:初级识证阶段、中级辩证阶段和高级论治阶段;

4.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书单等等。

总之,此书作为中医入门必读再好不过,也可作为学医三四年后反观基础是否夯实的对照用书。另外,无疾老师的新作《零起点学针灸》预计年底上市,澄熵表示已经迫不及待。2022-07-07
mcxzy 阅读 44 次 更新于 2024-10-05 20:06: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如果作为一般了解可以先从【中医基础学】开始。然后的顺序是【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针灸学】、【中药学】、【方剂学】这些就足够你学一阵子的了。 在深入【内经】【金贵要略】【伤寒论】【温病条辨】【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按摩学】 更深一步...

  • 土豆网等视频网站上有很多中医讲座的视频、录音。那些都是很好的学习资料,自己看书的同时看听视频进行学习,效果很好! 至于书籍有中医四大基础和四大经典(可采用中医高等院校统编教材)。 四大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

  • 中医必读的经典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 但古籍对初学者比较困难,很不容易产生兴趣, 所以可以先从一些入门书开始, 我看过比较好的入门书, 例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中医文化对谈录》,是以师徒对话的形式,介绍一些中医的基本观念,以及行...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