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中寒便血的方剂简介

中寒便血为病证名。指脾虚中寒,统摄失权所致的大便下血。《张氏医通·诸血门》:“因冷饮中寒,或杂食生冷,血为寒凝而下,必腹痛色晦淡。宜附子理中倍炮姜加酒连。”此外尚可见怯寒神疲,舌质淡红,脉象沉细等。《金匮要略方论》黄土汤、黑神散、胶艾汤、熟附子丸等方亦可选用。参见便血:便血为病名。指以便血为主症的疾患。便血多由湿热、积滞、结毒侵袭肠胃,或风、热客于下焦,血脉损伤所致。《金匮要略方论》以先便后血为远血,先血后便为近血。因血在便前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广肠,或在 *** ;血在便后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于胃。近血又有肠风、脏毒之分。后世多从病因分类,而有湿热便血、积热便血、热毒下血、湿毒下血、酒积便血、中寒便血、肠游下血、蛊注下血等名称。便血经久不愈者,多由脏气亏损,或久病而致肝失所藏,脾虚不能摄血,肾虚不能固下所致。治宜注重扶正,或祛邪与扶正兼顾。痢疾亦见血便应予区别。本证可见于消化性溃疡,某些急性传染病、血液病,以及结肠、直肠、 *** 疾患等。

详见百科词条:中寒便血 [ 最后修订于2015/11/3 13:42:45 共426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2022-11-02
mcxzy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4-07 22:02:3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在改变方剂时,可对理中汤进行加减,以适应不同的病情。例如,加入附子可形成附子理中汤,用于治疗中寒腹痛、身痛、四肢拘急等症状;加入枳实和茯苓可形成枳实理中丸,用于治疗寒实结胸欲绝、胸膈高起、手不可近等症状;去除甘草,加入茯苓、川椒、乌梅,可形成理中安蚘丸,用于治疗胃寒吐蚘;加入桂枝...

  •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之万应锭功能泻火解毒,凉血疏风。治风火喉痹,喉蛾,牙疳,瘟疫,斑疹伤寒,痘毒惊风,卒然昏倒,四肢拘急,壮热,神昏谵语,狂躁,衄血,不眠,咳血便血,干呕烦渴,肝胆湿热,口臭龈肿,便燥溺涩。 8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承德方)之万应锭 8.1 处方 乳香、没药、胡黄连、儿茶、...

  • 理中汤是由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等组成的药物。具有治疗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现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功能主治 (1)治伤寒太阴病,自利...

  • 《金匮要略方论》以先便后血为远血,先血后便为近血[2]。因血在便前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广肠,或在 *** ;血在便后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于胃[2]。近血又有肠风、脏毒之分[2]。后世多从病因分类,而有湿热便血、积热便血、热毒下血、湿毒下血、酒积便血、中寒便血、肠游下血...

  • >>>点击和在线专家交流病情 很多女性便血患者治疗在便血时采用药物治疗便血或是采用一些少见的偏方,如服用猪血、蛋清等,可却是久治久不愈,“怎么会这样呢?”,据长沙东大肛肠医院的医师介绍说,这些治疗便血的方法是错误的,各式各样的偏方大都没有经过验证,只是道听途说的一种方法,所以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此外由于...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